当前位置:主页论语子张篇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19.5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翻译】
子夏说:“每天知道自己以前所不知的,每月不忘记以前所已学会的,可以说是好学了。”
【解读】
求新温故,才算好学
知识的获得靠的是点点滴滴的积累,没有捷径可循,只能依靠勤奋和努力。虽然没有捷径,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还是可以借鉴的,子夏就提出了一种学习方法,即“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这个观点,其实就是对孔子提出的“温故知新”的阐发。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只有以其为前提,才能顺利展开学习的过程,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日知其所亡”,也就是求新,这是第一步。庄子曾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宇宙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就算孜孜以求,你所能掌握的知识也是有限的。由此可见,学无止境。可以说,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会面临未知的事物。既然这样,就需要去学习。“日知其所亡”的意思是,只要是自己不知道的就要去求解。这个知识对整个社会或别的人来说可能并不是新知识,但是因为你对其无所知,就得抱着求新的态度去学习。而且社会每天都在发展,尤其是现代社会,信息已成为主要的社会元素,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社会的发展速度一点都不为过。面对这样一个社会,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被时代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因为在我们奋起直追的同时,社会也在发展,而且知识增加的速度比我们追赶的速度快得多。
“月无忘其所能”,也就是温故,这是第二步。我们上面说过,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通过学习,人掌握的知识肯定是越来越多。这也是人求知的的目的,扩大视野、增长见闻。但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知识的积累是大脑的记忆系统在起作用。记忆与遗忘是两个对立的心理学概念,记忆是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等在人脑中留下的印象,而遗忘是将这种印象抹去的大脑活动,二者通过回忆机制联系起来。如果某种信息能通过回忆再现,这种信息就表现为记忆,反之就表现为遗忘。我们学习知识,希望发挥作用的大脑机制是记忆而不是遗忘,只有通过记忆才能实现知识的积累。如果学到的东西很快就遗忘了,那先前学习所付出的努力就白费了,因为并没有实现知识的积累。学到的知识会遗忘,这是一个必然,也是大脑的信息整理功能在发挥作用,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对遗忘无能为力,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还学习干什么呢?要想实现知识的积累,就要通过人为的干预,强化记忆,削弱遗忘,最大限度地将所学固定下来。遗忘不可避免,常加复习能够降低遗忘的程度,最终使所学在脑海中扎下根来。
如果能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又能牢牢记住旧知识,我们的知识储备自然越来越多。我们知道,学习知识的目的不仅仅是记住这些知识,而是为了把它们用于实践,来改造客观世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要想做到这一点,对学习的要求更高,不仅要学会、牢记新知识,而且要能深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乃至现实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做到这些,才算达到学习的目的。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