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坐》读后感:如果你没有看过《暂坐》,值得一看

贾平凹的名头,那自然是响当当的了。但再响当当,那是他的事情,一点也不影响直到2020年年末,我才第一次阅读了他的据说70岁以前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暂坐》。

名人再怎么知名,也不影响如我这般小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他/她是否飞扬跋扈、是否浪得虚名、是否心狠手辣、是否道貌岸然,与我们也毫无关系。当然这里必须要解释一下,与名人相对的自然还有才华横溢、德才兼备、温文儒雅、真诚善良等褒义词语,但最近网络上热火的是一巴掌,是代孕等这些有辱斯文的事情,所以可能情绪索然,在写《暂坐》读后的时候,会想到前面那些贬义词语。

人的记忆是有限的,看完《暂坐》已经十多天了,如果再不作文叙述,也许再有些日子我就没有了那个情绪和热情和能力来表达了。

在西安,2016年的春天,发生着许许多多色彩斑斓的故事,而《暂坐》这本小说,向我们讲述了13个女人和3个男人的故事。

我看过几篇《暂坐》读后感,多数都写的是12个女人和1个男人的故事,似乎在除了伊娃、海若、陆以可、希立水、夏自花、虞本温、徐栖、司一楠、严念初、应丽后、向其语、冯迎之外,辛起、高希文、章怀这三个人物在有些读者的心里,觉得不值得讲述。但我不是有些读者,我是我自己。

看《暂坐》,其实有些时候可以看到《水浒》的影子,《水浒》是讲了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的故事,而暂坐,上文已经说了。

海若的茶庄、羿光的字、夏自花的病这三条线,把整部《暂坐》里的诸多小故事给串联了起来。

看《暂坐》,我花了近十天的时间,对于喜欢阅读的我而言,这一本21万字的小说,按阅读速度,应该是不超过三天就能看完的,但由于看了前面三章后,很有些气愤,感觉贾平凹先生写的人物,似乎离自己十分遥远,金钱在《暂坐》中就像韩国钱币一般,一幅字十万、一柄茶两万、一个包四万……诸如此类,我感觉这是真实的西安吗?所以看了前三章,感觉贾平凹先生浪得虚名,写的是距离老百姓颇远的少数人的故事。之所以后来又再继续看完,原因无他,因为床头柜上数十本书里边,只有《暂坐》这一本未曾读完,所以耐着性子,花了十天时间,终于完成了这本好书的阅读。因为越到后面,越会发现,贾平凹先生文笔确实斐然得可以,很多词语,应该只有他能组合在一起,而他的笔下,这十三个女人和三个男人,都逐渐丰满圆润了起来。

写读后感,其实有各种各样的写法,对于一本我还算是比较认可的小说,我用自己比较喜欢的表述方式“节选和摘录”,来结束这篇《暂坐》的读后。

“杭州有个山寺,挂着一副门联:南来北往,有多少人忙忙;爬高走低,何不停下坐坐。坐下作甚?喝茶呀。天下便到处都有了茶庄,西京城里就开着一家,名字叫暂坐。”——《暂坐》开头

“在抽搐中,伊娃醒来,屋子里空空荡荡,窗外有烟囱在冒烟,烟升到高空中成了云。正飞过一架飞机。——《暂坐》结尾

如果你没有看过《暂坐》,值得一看。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