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望余雪

祖咏,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仕途多舛,与王维友善,后归隐。《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解读】

终南山与唐长安城对望,常为唐代诗人笔下吟咏的对象。本诗写的是从长安城望见的终南山雪景,不失为一篇描写雪景的上乘之作。

“终南阴岭秀”,终南山在长安北边,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是照不到太阳的阴面,因此诗的首句即言“阴岭”,山的北面即为“阴”,也正是阴面,故有余雪。“秀”,赞美终南山的秀丽,同时也统领下一句。

“积雪浮云端”,积雪好像浮在云端上,是延说“秀”的具体内容。“浮”字用得巧妙,积雪浮在云端是违背自然常理的,但在特定的情境下却又是合乎情理的。终南山在长安城南六十华里左右处,从城中遥望,晴天也常常是雾霭重重,阴天山色更加朦胧。可以想象,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高耸入云的终南山山顶残留的积雪熠熠发光,好像流动的浮云一样。

“林表明霁色”,雨雪初霁时,阳光给树林涂上了一层暖色。这一句描绘的是终南山上的树林,也进一步解释了上一句“积雪浮云端”的原因。雨雪初晴的时候常常是没有云的,上一句中的“浮云”很可能不是真的云,是诗人将山顶的积雪比作浮云。试想一下,阴天时候能见度比较低,由阴转晴后的阳光更加耀眼,这种情况下“浮”字更加贴切。

前三句写的是望中所见,是写景,最后一句转入抒情。“城中增暮寒”,傍晚的长安城中增加了寒意,使得诗作的描写丰满起来。

【评诗】

“浮”字极好,诗亦佳绝,但只赋得积雪,不赋得余雪。

可见诗不论何体,终期意尽而止。凡绝句意不尽者,皆未成之律诗也。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