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咏,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仕途多舛,与王维友善,后归隐。《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
蓟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以蓟城为国都,古称蓟门。唐代以关名置州,后来泛指蓟州(今蓟县)一带。
燕台:即为幽州台。
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解读】
本诗中诗人借登燕台之感,摹状了泱泱山河、赫赫军威,抒发了诗人立功报国的壮志。一开篇就用了“客心惊”,三个字统摄全篇。以下分说“客心惊”的原因。
“笳鼓喧喧汉将营”,诗人临风远眺,军营中吹笳击鼓,声声喧天。这一句写军中号令笳鸣鼓喧,轰轰烈烈,突出唐军气势旺盛,这是原因之一。
“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写出了北国风雪中,天地苍茫的景象,山河之间白羽茫茫,如此景象是出生于中原洛阳、极少见到此种大雪的诗人“客心惊”的第二个原因。
“三边曙色动危旌”,这一句写唐军军纪严明、军风严整,突出边防重地严肃、紧张的氛围。如此气势是“客心惊”的原因之三。“沙场烽火侵胡月”,这一句描写唐军向前突进的形势,显示出将士们的凌云壮志和排山倒海的进攻气势。这是“客心惊”的原因之四。
“客心惊”的第五个原因是诗人将目光转向四周,望见蓟门的地理形势。高山浩海犹如天然屏障,保护着大唐的东南门,向西可攻,望东而守,可见蓟城坚如磐石。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最后两句诗人暗用两个典故来抒发自己立志报国的雄心壮志。
【评诗】
壮健之气,直欲与卫、霍同出塞上。
起寓讥边将,便有耻为碌碌尸素之想。中四句极状边庭之景。未以班超、终军自许,树勋报国之志挺然。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