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论语子张篇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19.12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①。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②?譬诸草木③,区以别矣。
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注释】
①抑:连词,表示转折。这里是“可是''的意思。
②倦:“诲人不倦''的倦。这里指教诲。
③譬诸草木:譬之于草木。草木有大小,比喻学问有深浅,应当分门别类,循序渐进。
【翻译】
子游说:“子夏的学生们,做洒水扫地、接待客人、趋进走退一类的事,是可以的,不过这些只是细枝末节的事。根本的学问却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
子夏听到这话,说:“咳!言游说错了!君子的学问,哪些先传授、哪些后传授,就好比草木一样,是区分为各种类别的。君子的学问,怎么能歪曲呢?有始有终地循序渐进,大概只有圣人吧!”
【解读】
此章记叙了子游和子夏就教学方法问题展开的热烈讨论。子游评价子夏的门人做些洒水扫地、应对宾客、进退礼仪之事还可以,却不知道根本之道。子夏则认为教学应当循序渐进,先小节、后大事,就像培植草木一般,应该区别其种类,而采用不同的培植方法。
【名家品论语】
孔子的门墙之内广阔得无所不包,各式各样的学生都有,据说,每个弟子在学问上之所得,都只是孔子的一部分。后来,曾子、子思、孟子这个传统,发展成为儒家道统理想哲学的一面。而子夏、荀子的儒学则顺着史学及学术的路线发展下去。正像基督教中圣约翰发展了耶稣教义的理想一面,当然其中也加上了圣约翰自己本人的一部分思想。所以,我们在《中庸》一书中可以看出曾子把《中庸》里的哲学、人道精神与中和诸重要性,予以发展引申了。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