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用优待贤士才能成为天下之君——《墨子》亲士篇读后感

1、任用和优待贤士是兴国之要

 

  原文: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译文:治理国家而不任用优待贤士,国家就会灭亡。见到贤能的人,不急切的想要招募他,贤士就会觉得不得其志,从而怠慢君主。任用优待贤士是最急迫的事了,没有贤士就无人与君主共同商议国家大事,怠慢遗弃贤士而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还不曾有过。

  当今社会最稀缺的就是人才,不止治国需要人才,企业经营发展也同样需要人才,只有重视人才,给人才丰厚的待遇才能留住人才,华为正是因为敢于给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发放非常优厚的奖金,才使得华为的员工都愿意留在华为,愿意全心全力的为华为工作,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他们做出成绩,将得到比去其它企业更加优厚的回报,正是因为如此慷慨的奖励优秀员工,华为才能具有如今的竞争力。在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之后,卧薪尝胆以图复仇,正是任用了范蠡和西施这样的人才,才成功达到了目的。人才在事业发展和治理国家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善于吸引人才为自己工作,善于利用人才的能力,才能使国家和企业兴旺发展。

    

2、直言极谏的风气才能使国家长存

 

  原文: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是故逼臣伤君,谄下伤上。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分议者延延,而支苟者詻詻,焉可以长生保国。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唫,怨结于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故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译文:我曾听说过:“不是没有安稳的居所,是因为我的内心感到危险不能心安。不是没有足够的财富,而是我的心没有厌足的缘故。”所以君子自己选择困难的事情做,而让别人做简单的事情,普通人选择自己做简单的事,而把困难的事让别人去做。君子仕途顺利时也不忘记自己的志向,君子不得志的时候,就算和平常的百姓居住生活在一起,也没有任何埋怨的心理,是因为他有自信心。所以愿意做困难的事的人,才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没听说过为所欲为,而能免于恶果的。所以幸臣与谗佞之辈往往伤害君主。君主必须有敢于矫正君主过失的臣僚,上司必须有直言极谏的下属。分辩议事的人争论锋起,互相责难的人互不退让,这才可以长养民生,保卫国土。臣子因为重视自己的爵位而不愿意直言,近臣缄默不言,远臣闭口暗叹,民众的心中产生怨恨,谄媚的人在君主的左右,好的建议就被障碍阻塞,这样国家就危险了。桀、纣不就是因为他们不重视天下的贤士,导致自身被杀害也失掉了天下吗?所以说:“馈赠国宝,不如进献贤能之人。”

  君子应当控制自己的欲望,选择为百姓而承担困难的事情,矢志不渝,不论贫贱还是富贵都要秉持道义,不因为重视荣华富贵而放弃原则,不因为身处下贱而怨天尤人。这就是墨家的君子的观念。

  对于君主来说,应当多加任用这样重视道义和百姓的利益多于自身荣华富贵的人,这样的人敢于为了百姓和社稷直言极谏,不会放纵君主骄奢淫逸,或者坚持错误的治国方法。唐朝的李世民正是因为重用了魏征这样的贤臣,和长孙皇后这样的贤能之人,所以才开创了大唐盛世。宋朝宋徽宗时期,正是因为高俅蔡京,这些纵容皇帝玩物丧志,甚至帮助皇帝从全国各地搜刮奇石财宝,而不注重国家军事政治建设,最后导致了靖康之耻,宋徽宗也被金人抓到北方,客死他乡。

  要君主重视贤能之人,不重用谄媚的小人,君主就应当和贤能的人一样,重视百姓和社稷多过自我的享乐,这样即使身边有谄媚之语,也会因为深刻认识到这些谄媚之语对社稷百姓无用甚至于有害,进而根本不会被这些悦耳的话语所迷惑,谄媚的人自然就得不到重用,贤能的人也就更加符合君主的心意,这样君主和贤士上下一心,国家就没有治理不好的了。

 

 

3、保护并重用有突出才能的人,汇集天下贤士才能成为真正的天下之主

 

原文:今有五锥,此其銛,銛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错,错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恶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盖非兼王之道也。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万物,是故溪陕者速涸,逝浅者速竭,墝埆者其地不育。王者淳泽不出宫中,则不能流国矣。

  译文:比如现在有五把锥子,其中有一把最锋利,最锋利的这把一定先折断。有五把刀,其中最快,最快的必先报废。所以越是味道甘美的井水枯竭的越快,越是长得高大的树木越是会被砍伐,灵验的龟最先被火灼烧用于占卜,神异的蛇最先被暴晒求雨。所以,比干之死,是因为他抗直;孟贲被杀,是因为他逞勇;西施被沉江,是因为长得美丽;吴起被车裂,是因为他有大功。这些人很少不是死于他们的所长。所以说:太盛了就难以持久。

所以就算是君主再贤德,也不爱没有功劳的臣子;就算是慈父,也不爱没有益处的儿子。所以不能胜任他所处的位置,就不应该坐在这个位置上。不能胜任他的爵位而拿到了这个爵位的俸禄,他就不应该是这个爵位的主人。

良弓难以张开,却可以把箭射到很高很远的地方;良马不容易骑乘,然而可以背负很重的东西,行进很远的路程;良才难以驾驭,然而可以使君主受到众人尊敬。所以江河不厌恶小溪来充满它自己,才能变成大江大河。圣人就是因为不推辞难做的事情,不违背事物的规律,所以才能成为治理天下之人。所以江河的水不是只来源于一个地方。价值千金的狐白裘,不是从一只狐狸腋下集成的。怎么能因为别人和自己的意见不同就不愿意听取采纳呢?这不是统治天下的君主之道。所以天地不会让所有在天地间的事物都是明亮的,大水不会淹没所有的地方,大火也不会把一切都烧成灰烬,君王有德也不会强迫所有人都像他一样有道德,这样才能做千人的领袖。

像箭一样直,不愿意有一点弯曲,像磨刀石一样平,不愿意有有一点凹凸的地方,这样的人是不能够覆盖包容万物的。所以溪流太过狭窄就干涸的快,平浅的川泽枯的早,坚硬的土地无法生长植物,君王的恩泽只局限于自己的宫里,就无法统治全国。

     

  墨子讲在一方面太过于强盛而不妥协就很容易灭亡,对于人才和君主都是如此。不能胜任自己职务的人,君主也好企业也好,都是不太需要的。面对个性强盛但是很有能力的人,君主要懂得包容,容忍非原则性的问题,尽力把人才留在身边为己所用。因为这些人才的个性或优点太过于强盛,容易被同僚嫉妒,而遭到诬陷和倾轧,所以君主就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保护人才不被这些别有用心之人所伤害。对于君主来说,也不能固执己见,一味的排除异己,要有宽阔的胸襟,接纳不同于自己的意见,只要是利于国家百姓的,都是可以听取的。毕竟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盲区,就算是再博闻强记,也有未曾听闻的学问和知识,多招收各方面的人才,让周围被不同意见充满,这样就能开阔思路,避免陷入自我思维的惯性里,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更好的方法。

汉高祖刘邦虽然没有项羽的勇猛,但他善于吸引人才,把当时最好的将领韩信,最好的谋臣萧何、张良都纳入麾下。刘邦熟悉手下的长处和短处,知人善任,用韩信带兵,张良出谋,萧何保后,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刘邦用人不看出身,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只要是有才能的人,甚至以前是项羽的手下,刘邦也能欣然接纳,让他们为自己出谋划策。刘邦对待人才,也是尊重信任,以诚相待,不管是张良、韩信、还是陈平等人,如果有事情要找刘邦商议,刘邦有什么想法都会如实相告,就算他们的问题让自己很没面子。比如张良在鸿门宴之前得到消息,说项羽第二天要派兵来剿灭刘邦,张良曾问过刘邦,大王打得过项羽吗?刘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后来韩信到刘邦军中来,也了这样的问题,说大王自己掂量掂量你的能力、魅力、实力比得过项羽吗?刘邦虽然沉默了良久,最后还是坦诚相告,”固不如也”。刘邦也十分信任人才,陈平刚离开项羽投靠刘邦的时候,刘邦周围的人因为不相信陈平,在刘邦那里说了陈平不少的坏话,但是刘邦仍然坚持让陈平去做重要的任务。刘邦对待有功绩的人,也是赏罚分明,夺取天下以后,刘邦根据每个人的功劳封赏,不但封赏了萧和、张良、韩信、彭越等一批人,还封赏了他最不喜欢的雍齿。刘邦的知人善任,不论出身,不计前嫌,对人才尊重真诚,信赖人才,赏罚分明,让刘邦最终战胜了只有勇猛的项羽,建立了汉朝,统一了天下。

任正非的灰度管理也与墨子的思想相似,他的“灰度”思维,核心点就是:妥协与宽容。

如何合理管控公司中高级员工的工作责任、如何分配权力、如何有效的互相沟通、如何用制度约束员工等问题是中国企业共同存在的。华为在符合企业目标和愿景的情况下,在企业内部推动有原则性的妥协思想,反对完美主义,反对烦琐哲学,反对盲目的创新,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人参加变革,反对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进行试用,主张不断改良,要耐住性子,谋定而后动。正是这样的管理思路,让华为能够整合各方面的人才,又能容忍人才的缺点和失误,给人才成长的空间,人才的聚集才使得华为成为了国际化的大企业。

 

  不论是治国、管理企业、还是治家,我们都需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容忍别人和自己的不同,知道别人的优缺点,善于规避缺点,发挥他人优势,信赖尊重有志向的贤能的人,这样才能扩大自己的事业,构建美好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