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特拉在俄文里是黎明的意思。”
“天亮了,就好了。”
——《悬崖之上》
01
导演-挑战
国师仍在努力地突破自己。
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电影好不好看,首先要看导演。
张艺谋导演的实力自然是很值得信赖的,不提多年以前的辉煌,近十年的电影,除了被绑架到好莱坞搞出来的《长城》以外,其他的都是稳定输出亮点颇多,让人看到一个年过古稀的导演仍然在努力地突破自己。
而且还十分高产,去年年底的《一秒钟》口碑不错,这次的《悬崖之上》点映口碑也算大爆,以及今年要上的《坚如磐石》,还有国庆献礼片《狙击手》……后两部还没看先不提,导演这身体是相当不错了。
扯远了扯远了,说回这部电影。
张导是摄影出身,一直以来美术风格和色彩张力都令人印象深刻,这部电影里也是,开头的林海雪原,没过膝盖的积雪,白的肃杀,手把手带观众进入紧张的环境中。后边是夜色中的哈尔滨,中央大街的点点灯火,街巷中穿梭的黑色皮衣和礼帽,你死我活的战斗仿佛就发生在几步以内,压迫感满满。
02
演员-角色
用心的演员,塑造出扎实的角色。
这部电影里每个演员,都可以让观众全情投入。
张译 / 于和伟 / 秦海璐 / 朱亚文 / 刘浩存 / 倪大红 / 李乃文 / 余皑磊 / 周晓凡 / 雷佳音 / 沙溢 / 韩昊霖 / 赵毅
张译和刘浩存,从《一秒钟》开始,搭档到这部《悬崖之上》,再到后面的《狙击手》,感觉已经是张艺谋御用男女主了。
张译在这部电影里表现得十分出色,人物的层次感表现得恰到好处,无论是任务中的小心谨慎,见到孩子的急切,面对电刑的坚强,告别时面对追问的那一丝犹豫,都让这个角色真正立体了起来。
看了一些评论说刘浩存比较出戏,我不太能同意,她的稚嫩只是相对而言,周边搭戏的都是影帝影后级别的中青年实力演员,初出茅庐的她可能确实还需要再多学,但这一丝稚嫩与角色完美的贴合了,青涩的脸庞和眼中坚定的光,那属于一个年轻的战士。
秦海璐身上既有母性的光芒,又有革命者的决绝;于和伟把握住了刀头舐血的紧张感,他和倪大红的每一句对话,都让人紧张到手心冒汗。
反派不能不提的就是倪大红了,话不多,但是眼神中带着钢锋,每每他问出“你怎么看?”,就有种刀身贴着脖颈的凉意;李乃文特有的阴沉,总让你觉得他好像发现了什么,余皑磊作为反派则是演出了那种平庸特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反派气息,充满喜感,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反派阵营,让这部电影更为出彩。
03
剧情
悬念并不是最重要的,谍战片最重要的是层层展开的紧张感。
上世纪三十年代,四位曾在苏联接受特训的共产党特工组成任务小队,回国执行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行动。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们从跳伞降落的第一刻起, 就已置身于敌人布下的罗网之中。同志能否脱身,任务能否完成,雪一直下,立于“悬崖之上”的行动小组面临严峻考验。
以上是豆瓣上的剧情简介,为了不影响观看体验,剧情我就不多说,但我可以说这部电影的剧本是十分扎实的,观众投入进去之后基本上心是从头揪到尾,但是我还是想跟一部分“悬疑爱好者”打个预防针,这部电影并不是那种“迷迷糊糊大半场+结尾自圆其说解迷+一个你想不到的大反转”的悬疑片,导演并不想让你抽离出剧情去思考“到底是谁”的问题,谁是叛徒谁是敌特谁是卧底基本在悬念抛出的几分钟内就会给你解答,导演要的是观众跟着主角去一起思考“怎么办”的问题,在一个个场景一个个危机的交替中,浓缩了历史上的那些暗流涌动的你死我活,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慷慨赴死才换来了“乌特拉”。
04
背景
不应,也不能忘记。
除了剧情之外,我认为还有必要大概说下背景。简介中提到的“乌特拉”行动是放在主线之外的,基本上只在最后几分钟简单地说了下任务完成情况。“乌特拉”行动是要去营救从背荫河营地逃出来的王子阳,然后将营地里的一切向国际社会公布。
“你说他们是为了隐藏什么,才付出那么大的代价?”
这句话我最开始在预告里听到还以为是为了隐藏这次的行动,但看过电影之后我发现我理解错了,这句台词的意思是“为什么日本人会花费那么大的代价去隐藏背荫河营地、追杀逃出来的王子阳?”
有的人过去犯了滔天罪行如今却顾左右而言他,不愿承认也不想道歉。
有的人拿到了鲜血浸透的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含糊其辞装聋作哑。
但是张艺谋用这部电影表明了立场:
我们不应,也不能忘记。
因为背荫河营地的另一个更为人所知的名字,
731部队基地。
05
结语
简单地说,不拿广告费地说,推荐观看。
目前点映的口碑很好,淘票票和猫眼的点映口碑(买完票看过后才能评价)的好差比接近80:1,说是好评如潮也不为过。
大概总结下,张艺谋导演的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剧本扎实演员给力的一部主旋律谍战片,年度口碑最佳电影的有力争夺者。
如果你五一的时候想去电影院看场电影,那不如就选这部《悬崖之上》,相信它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