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文轩首页
- 文史百科
《你好小孩》读后感:养育孩子要保有一份界限感
hutashi29661
•
•
文史百科
以往公众人物出书大多选择自传式写法,这本书不太一样。作者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有关养育、有关心理学的书籍,这本书能看到一个认真、自觉、探索的妈妈,如何学习、消化这些理念,如何调整自己。
而我这一篇,不是读书笔记,是原书摘抄,把认为对自己有用的地方记录下来,常看常思考。
你的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他也是这个社会的孩子;别人的孩子也不只是别人的孩子,他们还是你的孩子未来的社会伙伴。
养育是一个寻找平衡点的过程,过度的无视、放任肯定不可取,但是过多的干涉、保护、代劳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他的平衡点在哪儿?没有唯一的答案,我们只能不断地尝试,去寻找动态的那个平衡点。
教养是很重要,但爱与信任是在教养之上的,只顾教养,那母子关系中最难能可贵的信任应该被置于何处?当孩子在未来的岁月中遇到难处的时候,你又希望他找谁诉说?
如果我们身边既有胆小者,又有冒险家,那每个人的生存概率都会提高。世事安稳时,保守派们可以确保冒险家安然度日;当变革来临时,大胆开拓、锐意创新的人可以把收获的果实分享给胆怯的同伴。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两个要素,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现代流行观点却往往突出后天环境的作用,将教育的意义放到了无限大,而忽视了先天遗传的因素。
当孩子把父母放在自己的对立面,他就会从心里对你关上门。这个沟通的渠道一旦断了,父母的养育才真的失控了。
当你追求做一个一百分的妈妈的时候,你的孩子就少了四十分的成长空间。
作为妈妈,教会孩子正确地表达情绪,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一种与世界的良性关系。
放手让孩子的父亲去做,只要他愿意做,怎样都行。如果他还能积极主动去做,那就更应该鼓励了。至于做得好不好的问题,多做几次之后,他自然就能找到更好的处理方法。
我们说爸爸参与孩子的教养,并不是要求爸爸一定要和妈妈做一样的事,而是要发挥“父性优势”,从另一个角度为妈妈的养育做补充。
养育孩子要保有一份界限感。这个界限感不仅包括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也包括要为父母自己的权益设定界限。当父母给予孩子需求之外的付出时,当父母在保证孩子正常生活之外做更多的妥协时,就是在养育中越了界。
成为妈妈,你核心的东西还是你本来的样子,你可以把孩子作为你人生的一部分,但一定不能失去自己。
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而绝对不像工业。工业是把原料按照规定的工序制造成为符合设计的产品,农业可不是这样。农业是把种子种到地里,给它充分、合适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让它自己发芽生长,自己开花结果,来满足人们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