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名平,是楚王的同姓宗族。被楚怀王任命为左徒。屈原见识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也很强,对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非常了解,对外交辞令十分熟悉。在朝廷做官就跟楚王商量谋划国家大事,制定国家的政策法令;对外就接待各国来的宾客,答对诸侯事务。楚王对他非常信任。
屈原,选自《中国历代名人画像传》
上官大夫跟屈原职位相同,他想跟屈原争夺楚王的宠爱,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楚王命令屈原起草法令,屈原写好了草稿,但还没有最后确定。上官大夫看见以后就想夺取草稿,但屈原不给他,上官大夫就在楚王面前进谗言陷害屈原说:“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众人没有不知道的,每次一有法令颁布,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我没有人能够制定出这样的法令’。”楚王很生气,于是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怨恨楚王听信小人的言语,不能察觉小人的险恶用心,被小人的谗言和谄媚蒙蔽了聪明的头脑,致使奸邪危害了公正,正直有原则的人不能被容纳,所以很忧虑,经过沉思之后,写成了《离骚》这首诗。《离骚》,就是遭遇忧愁。天,是人产生的根源;父母双亲,是人的根本。人到了处境窘迫的时候,就会想到自己的根源,所以在劳累困苦、疲倦到了极点的时候,没有不向上天呼叫的;在遭受疾病的痛苦而无法忍受的时候,没有不呼叫自己的父母的。屈原坚持正直的言行,竭尽自己的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但小人却进献谗言来离间他和君主的关系,可以说是处境窘迫了。诚实却受到怀疑,忠心却被人陷害,怎能没有怨恨的意思呢?屈原创作《离骚》,就是由怨恨引起的。《诗经·国风》部分虽然有很多描写男女之间恋爱的诗篇,但却不会让人感到淫乱,《诗经·小雅》虽然充满了怨恨和批评,但却不鼓动人们作乱。像《离骚》这样的作品,可以说同时具备了两者。向前追述帝喾的事迹,近世赞许齐桓公的伟业,中间又叙述了商汤王、周武王的事迹,用来批评当时的一些弊端。阐明了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兴衰存亡的道理,没有一点不是完全表达出来的。诗中的文辞都很简约、细微,诗中表达的志向高洁,品行正直,诗中描写的都是细小的事情,但内涵却非常广大,写的都是一些身边常见的事物,但义理却非常深远。诗中表达的志向高洁,所以经常用香草来赞扬事物。诗中表达的品行正直,所以宁死也不愿意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虽然他处在污泥浑水中,却能把身体洗涤干净,像蝉蜕壳一样把自己从污浊污秽中解脱出来,从而可以在尘埃以外飘浮游荡,不沾染世上的污垢,保持高洁的品质,虽然在污泥中,却不沾染污秽。从这首诗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跟太阳月亮来争夺光辉,也是可以的。
屈原被罢黜以后,没过多久秦国就想攻打齐国,但齐国与楚国签订了合纵盟约,关系亲密,秦惠王担心攻打齐国的时候楚国会出兵援助,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了秦国,带着丰厚的礼物来侍奉楚国表示臣服,说:“秦王很厌恶齐国,但齐国跟楚国是合纵的亲密关系,楚国如果真的跟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出商、于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贪图那六百里土地,于是相信了张仪的话,跟齐国绝交,派使者到秦国去接受土地。张仪欺骗楚国的使者说:“我跟楚王约好的是六里土地,没有听说过六百里的说法。”楚国使者生气地离开了秦国,回到楚国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非常生气,发动大军进攻秦国。秦国出兵反击,在丹地、淅地把楚国军队打得大败,斩杀了八万楚国士兵,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占领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楚怀王于是调动全国的军队深入秦国境内,攻打秦国,双方在蓝田交战。魏国听说以后,偷袭楚国,一直打到了邓地。楚国的军队害怕了,从秦国回到楚国。齐国因为楚国跟自己绝交的原因而非常生气,最终也没有派兵援救,楚国的处境非常困窘。
第二年,秦国割让汉中的土地给楚国来求和。楚王说:“我不想得到土地,只想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以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换取汉中的土地,是很合适的,请大王同意我去楚国。”到了楚国以后,张仪用丰厚的财物贿赂当权大臣靳尚,通过靳尚让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对楚王说了一番花言巧语。楚怀王最后竟然相信了郑袖的话,再一次放走了张仪。这时候屈原已经被楚怀王疏远,不再担任重要官职,并且出使到了齐国,等到他返回楚国,向楚怀王进谏说:“为什么没有杀死张仪?”楚怀王才后悔,派人去追杀张仪,却来不及了。
在此之后,诸侯国共同出兵攻打楚国,大败楚国军队,杀死了楚国主将唐眜。
这时,秦昭王跟楚国联姻,想要跟楚怀王见面。楚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就像勐虎恶狼一样,不可以相信他的话,不如不去。”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却劝说楚怀王前往,说:“为什么要拒绝秦王的好意,让秦王不高兴呢!”楚怀王最终还是去了。刚一进入武关,秦王早已埋伏在那里的军队就切断了楚怀王的后路,于是扣留了楚怀王,想要让楚国割让土地。楚怀王非常生气,不答应秦国的要求。楚怀王逃到了赵国,赵国不接纳他。楚怀王就又来到了秦国,最后死在秦国而被送回楚国安葬。
楚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被立为国君,让他的弟弟子兰做了令尹。楚国人全都怪罪子兰,因为是他劝说楚怀王去秦国从而导致楚怀王死在秦国。
屈原也怨恨子兰,即使遭到流放,仍然眷顾楚国,怀念楚怀王,时刻不忘返回朝廷,希望国君能够一下子醒悟,不良的习惯也能够完全改变。他那心存国君、振兴国家、想要改变楚国贫弱局面的愿望,在一篇诗作中表达了很多次。但最终还是没有什么办法,因此不能再回到朝廷,也可以根据这一点看出楚怀王最终都没有醒悟。国君无论是愚蠢还是聪明,无论是贤能还是不贤能,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让自己有所作为的,提拔贤士来辅佐自己,但是国家灭亡、家族破灭这样的事情连续不断地发生,而圣明的君王把国家治理得安定、富强的局面已经好几代没有看到了,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所说的忠臣并不忠诚,所说的贤臣并不贤能。楚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责,所以在国内被郑袖迷惑,在国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这样的贤臣,却相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这样的奸臣。楚国终于在军事上失败,国土削减,丢失了六郡的土地,楚怀王自己也客死秦国,受到天下人的耻笑。这就是不了解人带来的灾祸。《易经》中说道:“水井疏浚干净了,却没有人来喝水,我的心里因此感到难过,因为水是可以从井里打上来饮用的。君王贤明,那么所有人都可以得到福分。”楚怀王这样不贤明,哪里值得拥有福分啊!
令尹子兰听说屈原怨恨自己,非常生气,最终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了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很生气,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一边在沼泽的边上走,一边吟唱着诗歌。他脸色憔悴,身体干枯瘦弱。一个渔翁看到他就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整个世界都肮脏污浊,只有我是干净的;所有人都喝醉了,唯独我是清醒的,这是我被放逐的原因。”渔翁说道:“圣人不会被事物所阻碍,而能够根据世界的变化而变化。整个世界都变得污浊,为什么不顺着流水扬起波浪呢?大家都喝醉了,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呢?为什么一定要保留美玉一般的高洁品质,却使自己被流放呢?”屈原说:“我听说,刚刚洗完头发的人,一定会伸手弹弹自己的帽子,刚刚洗完澡的人,一定会抖抖衣服,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干净的身体被污浊的外物所污染呢!我宁可跳进江中的水流,葬身在鱼肚子里也不让我这洁白无瑕的品质蒙受世俗的污染!”
于是屈原创作了一首《怀沙》。诗中写道:
阳光强烈的初夏时节啊,青草和树木长得很茂盛。悲伤总是充满胸膛啊,我匆匆地来到南方。看到了一片苍茫的景色啊,感受到了毫无声响的沉寂。我的心里抑郁愤慨啊,遭受忧伤的日子真是漫长;自我反省却没有过错啊,蒙受冤屈而心中抑郁。
想把方木削成圆木啊,但正常的法度不可以更改;不走正路改走邪路啊,会受到正人君子的鄙弃。明确规范,牢记法度啊,往日的法度不能随意更改;内心淳朴厚道、品质庄重啊,为君子所赞美。巧匠不拿着斧子砍削啊,谁能看出木头是曲是直?黑色纹理藏在阴暗的地方啊,眼睛瞎的人却说它根本没有纹理;离娄稍微一瞥就能看清楚啊,瞎子反说他失明无光。把白的变成黑的啊,把下倒转成为上。凤凰被关在笼子里啊,野鸡却四处飞舞。美玉和石头杂糅在一处啊,有人却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它们。结成朋党的人卑鄙嫉妒啊,根本不知道我的美好品德。
负担又重负载又多啊,却陷进阻滞不能前行;怀有美玉般的品德啊,处境困窘向谁去说。城里成群的野狗狂吠啊,吠的是它们认为奇怪的事情;诽谤豪杰让他们受到怀疑啊,本来就是小人的态度。外表粗疏但是内心朴素啊,人们不知道我奇异的光彩;没有经过雕琢的木材被丢弃了啊,没有人知道我身上的品德和才能。注重仁义的积累和传承啊,加强谨慎、厚道的修养;舜帝这种明君无法相遇啊,谁能了解我气度有多么从容!古代圣贤不会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啊,怎能知道原因是什么?商汤、大禹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人了啊,遥远到我们没有办法追慕。压制住内心愤怒吧,这样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遭受忧患却不改变心意啊,希望我的志向能够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向北前行在途中休息啊,太阳昏暗已经快下山了;满怀着忧伤但又强颜欢笑啊,最大的不幸不过是死亡。
尾声:浩浩荡荡的沅水、湘水啊,永远不停地奔流啊。漫长的道路幽深昏暗,前程是多么的迷茫啊。我怀着悠远的悲伤,发出沉重的感慨和叹息。世上已经没有人了解我了,我的心事也不知道对谁讲。内心有美好的感情和品质啊,但却找不到跟我相配的人。伯乐已经死去了啊,千里马还有谁能识别呢?人生要秉承不同的命运啊,上天早就做出了安排。内心坚定志向宽广啊,还有什么会让我感到害怕呢?深深的忧伤令人悲哀啊,长长的叹息让人感到凄凉。污浊的世界上没有了解我的人啊,无法评说他人内心到底怎么想。知道死亡无法避免啊,也绝对不会吝惜。明白地告诉君子啊,我将成为模楷。
在写完这首诗以后,屈原就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自杀了。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这些人,他们都喜欢文学,而且凭借辞赋获得了人们的称道;这些人都只是学习了屈原含蓄委婉的文学风格,但最终却没有一个敢于直言进谏。此后楚国一天天地衰弱下去,几十年以后最终被秦国灭亡了。
从屈原跳进汨罗江以后,过了一百多年,汉朝有位贾生,在担任长沙王太傅的职务时,路过湘水,于是就写了一篇辞赋投进了江水里面,来凭吊屈原。
贾生名叫贾谊,是雒阳人。十八岁那年,因为能够背诵、默写《诗经》《尚书》而在当地很有名气。吴廷尉做河南郡守的时候,听说贾谊很有才学,就把他招到官府中担任职务,对他非常宠爱。汉文帝刚刚即位的时候,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治理本郡的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跟李斯还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就提拔他做了廷尉。吴廷尉于是对汉文帝说贾谊非常年轻,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汉文帝于是就征召贾谊做了博士。
这时贾谊只有二十多岁,是博士中年龄最小的。每当皇帝的诏令颁布,让博士们发表意见,各位老先生都没有话说,而贾谊却全都回答上来了,每个人都觉得贾谊说出了他们心里想说的话。各位博士于是都认为贾谊很有才能,自己不如他。汉文帝非常高兴,破格提拔了贾谊,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汉朝创建到汉文帝时已经过了二十多年,天下和谐融洽,正应该改正历法,改换衣服的颜色,制定法律和制度,决定官职的名称,恢复礼乐制度,于是详细地起草了各种事物的仪式、章法,崇尚黄色,尊崇五行学说,创立官职的名称,全部改换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的时候,因为谦恭礼让而没有来得及施行。但各项法令的更改和确定,以及诸侯必须到自己的封国上任等事,这些规定都是贾谊制定的。于是汉文帝就主张任命贾谊为公卿。但是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妒忌贾谊,就诽谤贾谊说:“这个雒阳人,年纪轻,刚刚学了点东西,就想着独揽大权,把国家大事弄得乱糟糟。”汉文帝听了这些人的话以后,也就疏远了贾谊,不采纳他的意见,后来就把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辞别了汉文帝,前往长沙,听说长沙地势低洼,空气潮湿,认为自己的寿命肯定不会很长,又因为是被贬到长沙去的,心里不是很高兴。等到他渡过湘水的时候,就写了一篇赋来凭吊屈原。这篇赋是这样写的:
我恭奉天子诏命,带罪来到长沙。曾经听说过屈原,他跳进汨罗江自杀了。今天我就托付湘江的流水,让它传达我对屈原先生的哀思。遭遇纷乱无常的社会,才逼得您自杀失去生命。啊,正赶上那不幸的年代。凤凰伏下身子隐藏起来,猫头鹰却在翱翔。没有才能的尊贵显赫,阿谀奉承的人洋洋得意;贤能、圣明的人不能顺遂心意,正直的人反而处于低下的位置。世上的人都说伯夷贪婪,盗跖廉洁;莫邪宝剑迟钝,铅做成的刀反而锋利。真是可叹啊,先生无缘无故地遭受了这种灾祸!抛弃了周朝的历代传承的鼎,却把破瓢当成宝贝,驾着疲惫的老牛和跛驴,却让骏马垂着两耳拉盐车。好端端的帽子却用来当鞋垫,必然不能长久;先生您真是受苦啊,竟然遭受这样的灾祸!
尾声:算了,国中没有一个了解我的人,我郁闷不快乐,又能跟谁说呢?凤凰高高飞起,到了远方,本来就应该这样隐居起来。仿效隐居在深渊底部的神龙,深深地隐藏自己爱惜自己。消弭自己的光辉隐藏起来,但又怎能跟蚂蚁、水蛭、蚯蚓在一起?最可贵的是圣人的美德啊,他们远离污浊的世界藏匿起来。假如骏马都能被拴住,怎说异于狗、羊!世界乱纷纷的,遭受了这种灾祸,也有先生自己的责任。游遍了全国九州任意选择君主,为什么非要怀念楚都呢?凤凰飞翔到了千仞以上的高空,看到有德行的人的光辉才会下来栖息;看到危险的征兆,就会拍动翅膀远远地躲开。那楚国只是一个狭小而污浊的小水坑,怎能容纳可以吞掉大船的大鱼!在水中自由游动的大鱼,最终还要被蝼蚁制住。
贾谊做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有一次一只猫头鹰飞进了贾谊的住处,停在他的座位旁边。楚国人把猫头鹰称为“服”。贾谊已经认为自己是因为被贬才来到长沙的,而长沙地势低,空气潮湿,因此贾谊认为自己寿命不会长久,很是伤感,就写了一篇赋来安慰自己。这篇赋写道:
丁卯这一年的四月,正是初夏时节,时间是庚子日这一天,太阳斜照,服鸟飞到了我的住处,落在了我的座位旁边,十分清闲自在。奇怪的鸟儿到了我的家里,我暗地里觉得奇怪,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于是打开书来占卜,简策上写着这样的话。说是“野鸟飞进了住处,主人就要离开”。我想请问服鸟:“我离开以后会到哪里去呢?如果是吉兆,就请告诉我;如果是凶兆,也把将要发生的灾难告诉我。我的寿命是长是短,也请你把期限告诉我。”服鸟于是长叹了一声,抬着头,拍打着翅膀,因为不能说话,所以只能用我的猜测来回答这些问题。
世间万物的变化,本来就没有停止的时候。如涡流旋转,循环往复。外在的形体和内在的气来回变化,就像蝉蜕壳一样。这其中的道理非常深奥,怎能用语言来表达清楚呢!祸倚靠在福的身边,福中也隐藏着祸;忧愁和欢喜聚在一起,吉和凶也同处于一个地方。那吴国是多么强大啊,但夫差却失败亡国;越国在会稽失败,越王句践最后却称霸了。李斯游说秦国取得了成功,最后却遭受了死刑;傅说原本只是一个罪犯,竟然成了武丁王的宰相。祸相对于福来说,跟互相缠绕着的绳子有什么区别呢?命运是很难说明白的,谁能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呢?水变成激流力量凶猛,弓箭有了强大的力量就能射得远。万物回旋,动荡转换。云气升腾就会下雨,这是多么纷繁复杂的事情。上天造就了万物,本身又是浩渺无边的。天道高深无法预先做出考虑,凡人是难以预先知道大道理的。死亡的迟早是命运注定的,谁能知道它什么时候到来呢?
况且天地就像一座巨大的熔炉,大自然就是冶炼工厂;反复运转的阴阳是炉中的火炭,世间的万物都是被等待熔铸的铜。这些事物的聚、散、消、长,哪里有通用的规律;千万种变化,从来都不曾有过终极。偶然才成了人,这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呢;转化成了其他的事物,又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有小聪明的人都只知道偏爱自己,轻视外物,重视自己;旷达的人一般都从大局着眼,没有什么不能适应。贪婪的人为了财物而死,有抱负的人为了荣誉不要性命;喜好炫耀的人为权力而死,一般的老百姓就只想着活下去。被名利诱惑的人,被贫贱逼迫的人,整天跑东跑西;只有高尚的人才不会对外物屈服,任凭事物有千万种变化,在他们眼里都是一样的。有的人被俗世所羁绊,就像坐牢一样;而道德高尚到了极点的人,却能够抛弃世俗,只与大道共同存在。天下的人全都迷惑了,心中充满了喜好、厌恶的感情;而真正看透大道的人对一切都很淡泊,只和大道同归一处。舍弃了智慧,忘掉了自己的形骸,超脱于事物之外,就好像自己根本不存在一样;在空阔恍惚的世界里,跟大道一起翱翔。坐船顺流而下,遇到小岛就停下来;把自己交给命运来主宰,不把身体看成自己私人的东西。活着就像浮萍一样,死了就像是在休息;心中一团宁静,就像深渊一样安静,顺其自然的态度就像一条没有拴住的小船一样。不因为活着就看重自己的生命,修养空灵的品性,不拘泥于已有的规定;德行达到顶点的人不会受到俗世的牵累,明白自己的命运,不会感到忧虑。细小就像芥蒂一样的事情,根本不值得心生忧虑和怀疑!
过了一年多的时间,贾谊就被汉文帝召见。汉文帝坐在宣室里,接受神灵的赐福保佑。汉文帝因为对鬼神之事产生了兴趣,就询问贾谊鬼神的根源到底是什么。贾谊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了半夜,文帝听得入神了,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的坐席向前移动。听贾谊说完以后,汉文帝说:“我这么长时间没有见到贾谊先生,自己觉得能够超过他,现在看来,我还是不如他啊。”没过多久,汉文帝就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很受汉文帝的宠爱,而且还喜欢读书,所以汉文帝让贾谊当他的老师。
汉文帝又册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侯爵。贾谊劝说汉文帝,认为国家灾难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谊多次向汉文帝上疏,说有些诸侯的封地往往是好几个郡连在一起,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可以慢慢削减诸侯的封地。汉文帝不听贾谊的劝谏。
过了几年,梁怀王在骑马的时候从马上摔下来死了,没有后代。贾谊伤心自己这个老师没有当好,哭了一年多的时间,也死了。贾谊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三岁。等到汉文帝去世,汉武帝做皇帝的时候,提拔贾谊的两个孙子做了郡守,其中贾嘉最喜欢学习,继承了贾谊的家风,他跟我有过书信往来。到汉昭帝时,职位在九卿的行列。
太史公说:我读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这些诗歌以后,对屈原的感情和心志都非常同情。后来我来到长沙,看到屈原沉江自杀的地方,常常为他流泪,在想象中见到他本人的模样。等到看到贾谊凭吊屈原的那篇赋,又觉得奇怪,屈原凭借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会不接受他呢,可他偏偏沉江自杀了。等到读了《服鸟赋》以后,把生存和死亡看成一样的,看轻官场中的去或留,又有些茫然,不知道何去何从了。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