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当前位置:主页唐诗三百首唐代诗人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频烦:通“频繁”,指屡次,多次。

开济:开创基业,匡济艰危。

【解读】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冬,杜甫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辗转入蜀,定居在成都浣花溪畔,象征着杜甫草堂时期的开始。第二年春天,杜甫探访了位于成都郊外的武侯祠,瞻仰凭吊武侯诸葛亮,对鞠躬尽瘁、挽救时局的诸葛亮,诗人仰慕之至,心里又涌上对时事的兴叹,即成此篇。

首联起以“何处寻”反问,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点出了武侯祠的所在地和周围的景色,渲染了一种安静、肃穆的气氛。

颔联由远及近,写了武侯祠堂内的景物:台阶上碧绿的青草在阳光下散发出春天的气息,那栖居在茂密树林间的黄鹂也在唱着悦耳的歌。这些诗句中以自然之景反衬出祠堂内冷清、孤寂无人的现状,字里行间充满了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的感慨。

颈联以言简意赅的文字,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既点出了诗人敬重诸葛亮的缘由,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像他一样为国效力、有所作为的决心和勇气。

而在诗歌的尾联,诗人以沉痛的笔调写出了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结局,表现出他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崇高献身精神的敬仰及对他事业未成的深痛惋惜,同时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遗憾。

【评诗】

全首如此一字一泪矣。写得使人不忍读,故以为至。千年遗下此语,使人意伤。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事,只用四语括尽,是如椽之笔。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