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次鄂州

当前位置:主页唐诗三百首唐代诗人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释】

次:到达。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武汉武昌市。

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

估客:商人。

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指代湖南。

鼙(pí):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和小鼓,后也用来比喻战事。

【解读】

安史之乱前期,卢纶为躲避战祸乘舟沿长江自江西溯流而上往湖南,这首诗便作于诗人经停鄂州之时。

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犹是”写出了诗人的烦闷,“孤帆”则尽显漂泊的凄楚,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于安稳平静生活的迫切渴望。

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虽未对自己着点滴笔墨,但通过对“估客”与“舟人”的描写,侧面表现出自己在旅途颠簸中的烦闷。

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虽是写到“秋色”与“月明”,却只见“愁鬓”与“归心”。“三湘”即湖南,是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诗人的故乡,远在万里之遥的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战乱纷扰,又适逢寒秋时节,漂泊异乡的诗人惆怅不已,因此诗人虽然年轻,却觉自己鬂已霜白。诗人的思乡之心,明月可鉴。“逢”字写尽漂泊不定,所有愁苦又都与“归心”相映,情感表达质朴热烈。

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最后两句将诗人一身之不幸附于安史之乱的大背景之下,体现了诗人的济世情怀。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感情表达炽烈,尾联中体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赋予了诗歌深远的现实意义。

【评诗】

通篇只写急归神理耳。卢公归心甚切,望见汉阳,恨不疾飞立到,无奈计程尚须一日,故曰“远见”,又曰“一日程”也。三四承之,言明知再须一日,而心头眼底,不觉忽忽欲去,于是厌他估客昼眠,而知浪静。曰“浪静”,是无风可渡矣。喜他舟人夜语,而觉潮生。曰“潮生”,又似有水可行矣,总是彻夜不眠,急归情绪也。

商人和船夫的闲适态度,和自己的归心如箭恰成对比。这种情绪,在“犹是”二字中充分表现了出来。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