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当前位置:主页论语子路篇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13.8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①。始有,曰:‘苟合矣②。'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注释】

①善居室:善于治理家政,善于居家过日子。

②合:足。

【翻译】

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说:“他善于治理家政。当他刚开始有财物时,便说:‘差不多够了。’当稍微多起来时,就说:‘将要足够了。’当财物到了富有时候,就说:‘真是太完美了。’”

【解读】

尚俭,知足常乐

孔子在这里提出的观点是,对物质的追求要有限度,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崇尚简朴,知足常乐。每个人都拥有一份对事物的需求感,拥有一种欲望,于是便有了满足和不满足两种心理感受,这两种感受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情绪。有些人总感叹命运的不公,整天怨天尤人,似乎从来都看不到自己拥有的一切,因此失去了许多原本属于自己的快乐。有些人得到的不算多,却一直很满足,在他看来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上天的恩赐,所以他很感激,感激之情生出快乐之心。

尤其是领导者,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做到知足殊为不易,因为无论是在权力上还是物质上,他所接触的领域比别人更多,面对的诱惑往往比别人更多。孔子之所以赞扬公子荆,是因为作为一个位高权重的人,他能做到节俭知足,看轻享受,重视美德。观察历史不难发现,能做到这一点的官员,多半能善始善终,留名青史。比如西汉名臣杨震,身居高官,家无余财;三国名相诸葛亮,临死之时,家里只有在成都那八百棵桑树和十五顷田地,除此以外再也没有别的产业。一代名臣魏徵,身患重病时,众大臣前去探望,才发现他家只有几间破房子,室内陈设更是简陋。太宗心中不忍,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拿出来为魏徵建筑大房子。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些,原因在于他们心系天下,志在苍生。清贫的生活反而涵养了他们的美德,淡泊中获得了更多的快乐。

《菜根谭》里有“志出澹泊,节丧肥甘”一语,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凡贪图物质享受者,终会在不断升级的享受中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糜烂,进而精神萎靡、空虚,也就没了高尚的品德和节操,甚至,为了得到更高一层的物质享受,还会不惜廉耻人格,卑躬屈膝地去钻营。诱惑面前,马上失去原则,改变立场。相反,“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的人,却能矢志不渝,终成大器。作为一位世家公子,公子荆对物质生活要求如此之低,足见他是一个淡泊有德之士,难怪孔子要赞扬他了。他的这种人生观,是值得后人,尤其是有权有势的官员们学习的。如果能够像他那样做到“居室不求华美”,那么,“居心平淡可知”,人生的境界就达到了。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赞赏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