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当前位置:主页论语卫灵公篇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15.33 子曰:“知及之①,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②,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注释】

①知:通“智"。

②涖(lì):通”莅",临,到。

【翻译】

孔子说:“靠聪明才智得到它,仁德不能守住它,即使得到了,也一定会丧失。靠聪明才智得到它,仁德能够守住它,但不以庄重的态度来行使职权,那么民众就不敬畏。靠聪明才智得到它,用仁德保持它,能以庄重的态度来行使职权,但不能按照礼来动员,也是不完善的。”

【解读】

此章孔子提出了一个合格的执政者所应具备的品质和治国理政的四条标准:首先要有治国的智慧,再追求仁德爱民,然后怀着庄严敬畏的态度去对待,最后是依照礼法而动。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新月文轩 »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