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千

【原文】
新城王大司马,有主计仆,家称素封。忽梦一人奔入,曰:“汝欠四十千,今宜还矣。”问之,不答,径入内去。既醒,妻产男。知为夙孽,遂以四十千捆置一室,凡儿衣食病药,皆取给焉。过三四岁,视室中钱,仅存七百。适乳姥抱儿至,调笑于侧。因呼之曰:“四十千将尽,汝宜行矣。”言已,儿忽颜色蹙变,项折目张。再抚之,气已绝矣。乃以馀赀治葬具而瘗之。此可为负欠者戒也。
昔有老而无子者,问诸高僧。僧曰:“汝不欠人者,人又不欠汝者,乌得子?”盖生佳儿,所以报我之缘;生顽儿,所以取我之债。生者勿喜,死者勿悲也。
【翻译】
新城的王大司马家中,有一个主管账目的仆人,虽然没有官爵,但是家里富有资财。一天,他忽然梦见一个人急匆匆地跑进来,说:“你欠我的四十贯钱,如今应该还清了。”问这个人,这个人也不回答,径直走向内室去了。他睡醒以后,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孩。他心中明白这是他前世恶业的果报,就把四十贯钱捆放在一间屋子里,凡是这孩子穿衣吃饭看病买药的钱都从这里支取。过了三四年,他察看了一下屋子里的钱,只剩下了七百文。正好这时乳母抱着孩子来了,在他身旁逗弄小孩玩乐。他于是对孩子呼喊说:“四十贯钱快花光了,你也应该走了。”他话音刚落,孩子突然间眉头紧锁,脸色大变,脖子耷拉下来,眼睛直直地瞪着。再去摸摸孩子,已经断了气。于是,他取出剩下的钱买了埋葬用具把孩子埋葬了。这件事可以当成是对欠债者的告诫。
从前有个老而无子的人,去问高僧这其中的缘故。高僧说:“你不欠别人的,别人又不欠你的,怎么能有儿子呢?”大概生了好儿子,是别人要报答我的善缘;生了顽劣之子,那是别人以此来向我讨还欠债。所以,生了儿子的不必高兴,死了儿子的也不必伤悲。
【点评】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子嗣的国度,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为什么会“无后”?由于科学不发达,往往还不能够从生理和病理上寻找原因,而是从因果报应的立场上寻找原因。有了儿子之后,再进一步探讨为什么会有好儿子坏儿子的区别,同样由于缺乏科学的认识,依然是从因果报应的立场上探寻结论。本篇小说就是借叙述故事对此问题进行的阐释。“生佳儿,所以报我之缘;生顽儿,所以取我之债。生者勿喜,死者勿悲也。”这是蒲松龄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间的共识。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