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许城外有河水汹涌,近崖深黯。盛夏时,有人入浴,忽然若被刀斧,尸断浮出。后一人亦如之。转相惊怪。邑宰闻之,遣多人闸断上流,竭其水。见崖下有深洞,中置转轮,轮上排利刃如霜。去轮攻入,有小碑,字皆汉篆。细视之,则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宝,尽取之。
异史氏曰:后贤诗云:“尽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葬君尸。”宁知竟在七十二冢之外乎?奸哉瞒也!然千馀年而朽骨不保,变诈亦复何益?呜呼,瞒之智,正瞒之愚耳!
【翻译】
许昌城外有条大河,水势汹涌,靠近山崖的地方,河水很深而且发黑。盛夏季节,有人到河中洗澡,忽然像被刀斧砍了一样,尸体断裂,浮出水面。后来,又有一个人遭到同样的命运。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感到惊讶奇怪。县令听说这件事后,派了很多人修闸截住了上流,水排干以后,只见山崖下有个深洞,洞中装了一个转轮,轮子上排着明晃晃的利刃。他们拆掉转轮,进入洞中,发现有一块小石碑,上面刻的字都是汉代的篆书。仔细一看,原来是曹操的墓。众人打破棺材,弄散了尸骨,把所陪葬的金银珠宝全都取走了。
异史氏说:后人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尽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葬君尸。”哪里想到真正的曹操墓竟然在七十二冢之外呢?曹瞒真是奸滑呀!但是千馀年来朽骨还是不保,狡诈又有什么用处呢?唉,曹瞒的智谋正是曹瞒的愚蠢所在啊!
【点评】
这是一篇关于曹操墓葬的传说故事,写得诡异,阴森,作者充满鄙夷唾弃之情。
从现存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曹操并没有秘葬,更未设疑冢,只是主张丧葬从简而已。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葬在邺城西边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没有封土建陵,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的祭殿。数百年后,曹操墓也就湮没在历史的陈迹之中。宋代以后曹操被视为奸雄,其墓址不详也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七十二疑冢”等说法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广为传布,不少人信以为真。
即以《曹操冢》所言崖下深洞“有小碑,字皆汉篆。细视之,则曹孟德墓也”几句而言,即有许多漏洞:身为帝王的曹操不可能“有小碑”。魏晋流行的碑体绝不可能“字皆汉篆”,而“曹孟德墓”云云也与曹操的身份称谓不符,这些都与蒲松龄过分痛恨曹操且缺乏考古知识有关。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