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鸫

不知你是站在屋背上呢

还是站在树枝上

把我从沉睡中唤醒

你的歌声清新而委婉

圆润如花瓣上的新露

悦耳如情人的话语

给我这阴暗的房子

流注了草木的香气

和温柔如乳液的晨光

我从困倦中欣然起来

向窗外寻觅你的影子

你却飞走了……

而在邻家的屋背上

又听见了你的歌声

你又在用你纯真的歌声

永远流滴着欢愉的歌声

去唤醒每个沉睡的灵魂

——被无报偿的劳作

压倒在卧榻上的人们……

一九四零年春 湘南

图片

读书笔记

【字词积累】
1.鸫(dōng):鸟,嘴细长而侧扁,翅膀长而平,善走,叫的声音好听。

2.委婉:(言辞、声音等)婉转。

3.圆润:饱满而润泽。

4.悦耳:好听:歌声婉转。

5.报偿:报答和补偿。

6.卧榻(tà)

【诗歌主旨】
诗歌描绘了“鸫”美妙的啼鸟,从而联想到去唤醒每个沉睡的灵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为生存而忙碌的人们的关怀。

【写作特色】
联想合理,小题材,写出大主题

诗人听见小鸟在窗外歌唱,引起“我”的欢欣,“我”便想到应该使“——被无报偿的劳作/压倒在卧榻上的人们……”都能得到这种欢欣。因为诗人时时刻刻关怀着劳苦大众的命运,关怀着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的精神需要,所以,诗人才能很自然地想到他们。没有这种深厚的情感,也就不会出现诗中的这种联想。这首诗之所以有力量,和诗人在前面着力刻划小鸟的歌声及影响是分不开的。在这里,诗人不惜笔墨细致地加以刻划,是要给后面的联想以有力的铺垫。

诗歌批注


【诗歌导读】这一天,窗外终于有一只小鸟在鸣唱了,诗人感到了欢欣,也希望它“去唤醒每个沉睡的灵魂”。《鸫》这首诗,写的并不是大题材,可是在诗中却流溢出一种崇高的精神。

不知你是站在屋背上呢
还是站在树枝上
把我从沉睡中唤醒
你的歌声清新而委婉
圆润如花瓣上的新露
悦耳如情人的话语
给我这阴暗的房子
流注了草木的香气
和温柔如乳液的晨光

【批注】一只小鸟在窗外叫,“委婉”“圆润”“悦耳”与出了鸟鸣的动听。“如花瓣上的新露”“如情人的话语”,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的写出了“鸫”的鸣叫给大自然注入了勃勃生机。

我从困倦中欣然起来
向窗外寻觅你的影子
你却飞走了……

【批注】“把我从沉睡中唤醒”,诗人感到欣慰,而当“我”向窗外寻觅它的影子的时候,却不见了鸟儿。从而引出了小鸟又到邻家的屋背上歌唱了。

而在邻家的屋背上
又听见了你的歌声
你又在用你纯真的歌声
永远流滴着欢愉的歌声

去唤醒每个沉睡的灵魂
——被无报偿的劳作
压倒在卧榻上的人们……

【批注】诗人由此想到,小鸟应该“去唤醒每个沉睡的灵魂/——被无报偿的劳作/压倒在卧榻上的人们……”。这样一个“小题材”,诗人写得不急不躁,不火不爆,在不动声色的描绘中,引伸出来一个“大主题”。

【批注】结尾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为生存而忙碌的人们的关怀,给人一种筋疲力竭后仍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坚强力量,让受苦受难受压迫受奴役的人们再一次苏醒,点燃绽放自我的生命之火!同学们是不是会想起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当时的杜甫身处逆境,他又想到了天下贫寒学生的处境,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1940年春湘南)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