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辞官归隐

当前位置:主页中华上下五千年东晋

在刘裕击败桓玄,迎晋安帝复位之后,东晋王朝已经名存实亡了。就在这个时候,大诗人陶渊明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点亮了东晋灰暗的天空。

陶渊明,字元亮,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士族家庭。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东晋王朝立下过汗马功劳,官职最高时为大司马,掌管着八州军事,被封为长沙郡公。他的祖父和父亲虽然名气不如陶侃大,但也都做过太守。

出生在士族家庭的陶渊明本来应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但是,在他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的家庭从此衰落。他的母亲无力养活他和他的妹妹,便带着他们到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时非常有名的人物,好喝酒,行为放荡不羁。年少的陶渊明深受外祖父的影响,这在他的修养和个性方面都有所体现。孟嘉家里有很多藏书,这使得陶渊明能够博览群书,更多地了解历史。当时的学者都尊崇道家,奉《老》、《庄》为经典,看不起儒学。可是年幼的陶渊明不仅学习了《老子》和《庄子》,还学习了很多儒家的经史知识。

东晋末年,奸臣当道,朝政腐败,官场一片黑暗。陶渊明品性高洁,不慕虚荣,尽管家庭条件不好,但一直坚持读书,并树立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为天下百姓谋幸福。

公元393年,二十九岁的陶渊明受朝廷征召,出任江州祭酒。由于出身低微,受不到重用,再加上官场上的繁文缛节让他难以忍受,所以没多少时间他就辞官回家了。没过多久,州里再次征召他,也被他辞谢了。在此后的五六年里,他一直安心在家读书,过着恬淡的生活。

公元400年,手控重兵,对东晋政权虎视眈眈的东晋将领桓玄向陶渊明发出邀请,希望陶渊明为他出谋划策。陶渊明不知道桓玄的野心和阴谋,所以就投入到桓玄门下。但是当他知道桓玄的野心后,就产生出后悔之意,不愿与桓玄同流合污。可是,他又不知道该怎么离开。正在他为这个问题苦恼之时,他得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于是,他便以此为由,离开了桓玄,回到家里。


陶渊明饮酒图 元 钱选

陶渊明在家里种地养活自己,闲暇时便吟诗作赋。当他听说桓玄篡夺东晋的政权后,他吟了这样一首:“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借此表示不愿提及桓玄篡权一事。

当听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起兵讨伐桓玄之后,陶渊明投入到刘裕手下担任镇军参军一职。刘裕攻入建康后,对东晋王朝长期以来形成的腐化现象进行了整顿,东晋政权的面貌焕然一新。陶渊明觉得刘裕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便对他产生出好感。可是没过多久,刘裕便开始徇情枉法,诛灭异己,这使得陶渊明非常失望,于是便辞官回家了。

此后,陶渊明的叔父陶逵推荐陶渊明做了彭泽县令。在他到任几十天的时候,他听说刘裕把自己封为车骑将军,负责统领各州军事。陶渊明闷闷不乐,因为他知道,刘裕这个野心勃勃的家伙打算登上皇位。他十分清楚,东晋王朝已经走到尽头,所以就有些心灰意冷,打算辞职回乡。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看到陶渊明面色凝重,就问他发生了什么事。陶渊明非常干脆地说:“我要辞职回乡。”这已经不是陶渊明第一次向翟氏说出这样的话了,所以翟氏很清楚,陶渊明一定又在官场上受到了委屈。陶渊明在几个月之前就对翟氏说要辞职回乡,当时翟氏对他说,几百亩官田马上就要种稻子了,用不了几个月就能收获,等到那时再回家吧!听完翟氏的一席话,陶渊明这才忍了下来。这次翟氏还是用以前的方法来安慰陶渊明,说官田里的稻子即将收获,还是再等一等吧。陶渊明听后非常无奈地说:“看来,我还得继续做粮食的奴隶啊!”陶渊明打算再忍一段时间。

在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的第八十一天,衙役向他报告说,郡里派了督邮到彭泽县视察,过几天就到。他手下的官员对他说,应当重视这件事,督邮到来的时候,应该穿着整齐的衣服,系着头带去迎接。陶渊明认识那个督邮,知道他是一个不学无术、依附权贵、阿谀奉承的小人。他想到自己要向这种人低三下四,便感慨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他的意思是说,我怎么能够为了五斗官米的俸禄,而向粗鄙无耻的人弯腰呢?说完之后,他就回家收拾行李,带着妻子一起离开衙门,返回家乡去了。这次辞官,也结束了他十三年的仕途生涯。

在这十三年里,他一直在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而努力,可是,东晋末年黑暗的政治局面让他一次次失望,最后直到绝望。

陶渊明回到家乡之后,便写下了一首《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

此后,陶渊明一直过着靠体力劳动养活自己的生活。由于他在自家门前栽了五棵柳树,所以人家把他称作“五柳先生”。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生活每况愈下。有时他的朋友主动送钱接济他,有时他去找朋友借钱。虽然穷困,但是他高洁的品质并没有因此而受影响。江州刺史檀道济去他家拜访他的时候,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吃过饭了,而且病得浑身无力,根本起不了床。檀道济对他说:“贤明的人,天下无道的时候就过隐居的生活,天下有道的时候就入朝为官。现在正是有道的社会,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呢?”说着,檀道济拿出肉食给他吃。但是,陶渊明看不惯檀道济那副高高在上,看不起人的样子,便坚决不吃。

公元427年,六十三岁的陶渊明离开了人世。他那高洁的品质,他创作的大批优秀的田园诗歌,永远都不会被后世遗忘。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