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成书主要是为述孔子之意吗
《孟子》一书,是孟子与门人万章等人述孔子之意而成。孟子,名轲,字子舆,,业于孔子之孙孔伋的门人,是继孔子以后最具权威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张效法先王、施行仁政;学说上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他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但是不得重用。他到...
《孟子》一书,是孟子与门人万章等人述孔子之意而成。孟子,名轲,字子舆,,业于孔子之孙孔伋的门人,是继孔子以后最具权威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张效法先王、施行仁政;学说上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他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但是不得重用。他到...
《孟子》一书,中心思想是仁义,为孔子学说的发展。孟子主张效法先王,施行仁政,具体内容就是减省刑罚、降低赋税,使百姓有比较固定的产业。他主张恢复理想化的井田制度,实际上是要实行小农经济,使每个人都有田耕种。以民为本是孟子的主要政治思想,他认为...
《孟子·梁惠王上》:“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
上面两段话反映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君王应该施行仁政,只要能够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就会像潮水一样涌来归附,王霸事业就很容易成功,真正是“仁者无敌”。因此君王必须热爱人民,关心人民,设身处地为人民着想。君王可以分给人民田地耕种,如果人人有田,人人就...
1.仁者无敌。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6.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得道者...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它所提出的“法先王,行仁政”的思想,反映了儒家的美好政治愿望;它所提倡的民本思想,为历代统治者所借鉴,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该书语言生动,感情浓烈,气势纵横,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其思想内涵。
当前位置:主页论语里仁篇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4.1 子曰:“里仁为美①。择不处仁,焉得知②?'' 【注释】 ①里:可作名词讲,居住之地;也可以作动词讲,居住。均通。今从第二义。 ②知:同“智”。 【翻译】 孔子说:“居住在有仁风的地...
当前位置:主页论语里仁篇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①,小人喻于利。” 【注释】 ①喻:通晓,明白。 【翻译】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解读】 本章从义利的角度来区别君子与小人。小人追求个人...
当前位置:主页论语雍也篇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①!" 【注释】 ①畔:通“叛"。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 【翻译】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再用礼来加以约束,这...
当前位置:主页论语述而篇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翻译】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 【解读】 人应有恻隐之心 恻隐之心是一种感情,是对他人哀痛的一种同情,它代表着悲哀、怜悯和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