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睿宗年间进士及第,官至右拾遗等职。青少时期曾慷慨任侠,在朝做官时直言敢谏,一度因触怒武则天而入狱,有过两次从军塞外的经历。父死居丧期间,受武三思陷害入狱,死于狱中。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有《陈伯玉集》传世,《全唐诗》录其诗两卷。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也称燕台,史传是燕昭王为招揽人才而建,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
悠悠:无尽,在此用于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解读】
《登幽州台歌》不着力于古事古迹之叙写,而蕴含丰富,诗风的形成与作者的人生境遇有莫大关系。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却因仕途不顺、怀才不遇而痛苦,在这种情绪下,他登上古代招贤台,吟诗发泄痛苦和无奈。诗的每一个字都饱蘸了诗人伤心的悲泪,因此全诗被注入了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由此生发了浓烈的感染力。本诗思想境界较高。诗人不单抒发怀才求遇的感慨,而是通过这种感怀进一步表达治国安邦的抱负,蕴含了诗人心怀天下的高尚情怀。诗人以怀念燕昭王等贤德君主的形式抒发感慨,暗指当下文人深受压抑的境遇。以上两点令全诗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意义。这也是本诗引起累代无数人共鸣,极具魅力的原因所在。
在艺术上本诗开了一代诗风。作者撷来浩瀚的宇宙天地、沧桑的古今人事,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空旷幽渺的艺术画面,烘托出高亢悲壮、气盖天地的思想外延,形成了一种沉雄刚健、厚重苍古的诗风。此诗在初唐诗坛上犹如一股劲风,一扫齐梁诗风的浮艳纤弱,开启了唐代诗歌的新气象。
【评诗】
同样是写悲凄、悲惨,而陈子昂说的是悲怆。“凄”字显得纤细,而“怆”字声音宏高,给人一种广阔苍凉的感觉。
陈子昂是在讲苍凉,讲历史上的苍凉时刻。……可是彼时彼地,他讲的不是人,而是自己视觉上的辽阔。只有在辽阔当中,才会感觉到自己的生命状态跟平常不同。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