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书云:“尝试于心,喜、怒、忧、惧之感发也,虽动气之极,而吾心良知一觉,即罔然消阻,或遏于初,或制于中,或悔于后。然则良知常若居优闲无事之地而为之主,于喜、怒、忧、惧若不与焉者,何欤?”知此,则知“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而有发而中节之和、感而遂通之妙矣。然谓“良知常若居于优闲无事之地”,语尚有病。盖良知虽不滞于喜、怒、忧、惧,而喜、怒、忧、惧亦不外于良知也。

【原文】   来书云:“尝试于心,喜、怒、忧、惧之感发也,虽动气之极,而吾心良知一觉,即罔然消阻,或遏于初,或制于中,或悔于后。然则良知常若居优闲无事之地而为之主,于喜、怒、忧、惧若不与焉者,何欤?”   知此,则知“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而有发而中节之和、感而遂通之妙矣。然谓“良知常若居于优闲无事之地”,语尚有病。盖良知虽不滞于喜、怒、忧、惧,而喜、怒、忧、惧亦不外于良知也。  
【翻译】   信中说:“我曾经在心中试验过,喜怒忧惧等感情产生时,哪怕是生气到了极点,只要我心中的良知觉察到了,就会慢慢把它消解阻止,或者在刚开始产生时把它遏止,或者在发作的过程中把它制止,或者在发生后悔悟。然而良知似乎经常是在悠闲无事的时候能主宰着人的感情,与喜怒忧惧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呢?”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能明白“未发之中”“寂然不动”的本体,并能体会到发而中节之和,有感而遂通的奇妙了。但是你所说的“良知常若居于优闲无事之地”这句话,它本身就有毛病。虽然良知不会滞留在喜怒忧惧的感情上面,但是喜怒忧惧也不会存在于良知之外。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赞赏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