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在虔与于中、谦之同侍。先生曰:“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因顾于中曰:“尔胸中原是圣人。” 于中起,不敢当。 先生曰:“此是尔自家有的,如何要推?” 于中又曰:“不敢。” 先生曰:“众人皆有之,况在于中?却何故谦起来?谦亦不得。” 于中乃笑受。 又论:“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唤他怍贼,他还忸怩。” 于中曰:“只是物欲遮蔽,良心在内,自不会失。如云自蔽日,日何尝失了?” 先生曰:“于中如此聪明,他人见不及此。”
【翻译】 在虔州的时候,九川与于中、谦之一同陪伴在先生左右。先生说:“人的心里自然各有一个圣人存在,只是因为不够自信,便自己把圣人埋没了。”回头看着于中便说:“你的心里原本也是圣人。” 于中连忙站起来说道:“不敢当,不敢当。” 先生说:“这是你本来就有的,为什么要推却?” 于中又说:“不敢当。” 先生说:“每个人都有,更何况你于中呢?可你为什么居然要谦让?谦让也是不对的。” 于中便笑着接受了。 先生又说:“良知在人的心里,无论如何,都无法泯灭。即便是盗贼,他们也自己明白偷窃是不应该的,喊他是贼,他也会惭愧的。” 于中说:“只是良知为物欲所蒙蔽,良知在人的心里,自然不会消失。就好比乌云遮蔽了太阳,但太阳何曾消失过?” 先生说:“于中如此聪明,别人的见识可比不上他。”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