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共 93 篇文章

标签:老子

老子的哲学思想核心是“道”吗

《老子》又名《道德经》,共81章,分为上、下篇,前37章为上篇,以后为下篇。全书的中心是论述老子的哲学思想,其思想之核心是“道”,道是对宇宙起源和其普遍规律的认识。在老子看来,“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独立于一切而存在,同时又非不可触摸,乃...

赞(5)新月文轩新月文轩国学导航 阅读(93)

《老子》的作者是老聃吗

老子,又称老聃,姓李名耳,春秋时代楚国苦县人。他曾作过周朝看守国家藏书室的史官,中年以后曾一度罢官。到周景王死后,王室衰败,他才离开王室,归隐故乡。春秋以来各国纷争,使得许多有识之士求仕无门,因而产生出世的思想,向往隐姓埋名的隐士高人生活,...

赞(5)新月文轩新月文轩国学导航 阅读(84)

《老子》哪一章的哪段话影响最广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责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赞(8)新月文轩新月文轩国学导航 阅读(79)

第三章表现的是老子的无为思想吗

此段文字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首先,从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来看,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由于春秋时期,各国争霸,为了争夺土地、财产和霸主地位,而让千百万百姓陷入民不聊生、无立锥之地的境地。这一切,在老子看来,就是“有为”的结果。因此,他主张...

赞(7)新月文轩新月文轩国学导航 阅读(92)

怎样辩证地看待老子的哲学思想

对老子的思想,我们要辩证地去认识其“致虚”“守静”“洁静”“无为”。作为人生哲学,它可以使人珍爱生命、修身养性,在纷争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这是富有人性的,所以在现代社会依然闪现出它人性的光辉;作为政治哲学,它要统治者不要扰民,让老百姓安居乐...

赞(10)新月文轩新月文轩国学导航 阅读(88)

老子的经典语录主要有哪些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6.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9...

赞(5)新月文轩新月文轩国学导航 阅读(88)

第01章 天地之始

【原文】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非常名③。无,名天地之始④;有,名万物之母⑤。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⑦。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①道:构成宇宙的实体与...

赞(10)新月文轩新月文轩道德经 阅读(138)

第02章 功成弗居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①;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②,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⑧,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④,生而弗有,为而弗恃(shì)⑤,功成而弗居。夫...

赞(5)新月文轩新月文轩道德经 阅读(108)

第03章 圣人之治

【原文】   不尚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注释】   ①尚:推崇...

赞(7)新月文轩新月文轩道德经 阅读(118)

第04章 和光同尘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①。渊兮,似万物之宗②;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③。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④。   【注释】   ①冲:虚而不满的意思。盈:满的意思,引申为尽。  ...

赞(9)新月文轩新月文轩道德经 阅读(84)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