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情怀离不开爱 ——再读《窗边的小豆豆》

关于作者

幽雅老师,一位文静、优雅、有大爱的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一直默默为公众号“清妈育英才”审稿把关。她酷爱读书,用心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践行者!曾在本公众号发表过《来吧,一起读书》《颠覆旧观念的一本书》《好父母必读好书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等几篇文章,对于广大的家长和学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得到广大读者一致认可。
第一次读《窗边的小豆豆》是为了接近上小学六年级的铭一小朋友,他那时拒绝与人交流。我借他的这本书读后,写了一封信托他妈妈转交给他。他说:“你朋友写的信当然是给你的,我不读。”然而妈妈上班之后,铭一肯定是阅读了我的信,要不然他怎么会开始和我交往呢?虽然我没有保存那封信的底稿,但是文学的魅力、文字的力量却让我深深感动。我之后也给我的学生推荐过这本书。也有学生在作文里把我比作他生命里的“小林宗作”老师。
今年暑假第二次读《窗边的小豆豆》,最感动的是小林宗作老师和小豆豆妈妈等人的教育情怀,他们能够接纳孩子的不一样,他们给与孩子的教育是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美好品质。
正如黑柳彻子女士所言,“窗边族”给人一种被排斥在外围,而非处于主体地位的感觉。小豆豆就读的第一所小学的一年级女老师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类似的家长也比比皆是),他们喜欢听话的守纪律的孩子,不能容忍孩子们特立独行的个性,强行压制和纠正成为他们的杀手锏,如果没有一个接纳小豆豆们的巴学园,这些孩子可能会被贴上“坏学生”的标签,他们将注定会在“自卑与羞辱”中成长,带着这样的心理长大的孩子需要多大的力量才可以抵抗来自师长的毫无恶意的伤害?
书中的小豆豆是幸运的,妈妈平静地接受了退学事件(现实中这样的妈妈太少,家长往往会和老师联手修理孩子),幸运的找到了适合小豆豆的巴学园,于是小豆豆在周围大人的引导下,终于能顺利地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相处。
巴学园的小林老师是第一个听小豆豆一口气说了四个小时话的大人。小林老师一句:“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让小豆豆觉得:“是啊,我是一个好孩子。”于是,小豆豆真的觉得自己的确是一个好孩子。
巴学园教会孩子不再害怕妖怪,因为他们知道了,原来妖怪自己也害怕呢。巴学园让农民“旱田”给孩子们当老师,孩子们既学到了农业知识又消除了对农民的偏见。巴学园的运动会让永远长不高(应该是侏儒吧)的高桥君每一项比赛都得第一,让高桥君没有因为身体上的缺陷怀有自卑心理,反而更能设身处地的体味别人的苦处,这为他成年后在大公司从事重要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巴学园让孩子们裸体游泳来消除身体残疾孩子的自卑心理,接纳自己的身体与众不同。巴学园每天从孩子们各自最喜欢的功课开始学习,让每个孩子舍不得离开学校,又每天渴望早一点去学校。巴学园每天由孩子们自己选择座位,所以即使阿泰不幸早亡,同学们也不会因为教室里总有一个座位空着而感觉过分难过……
创建巴学园的小林老师是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伟大的教育家,正如他自己所言:“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秀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秀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多么伟大的情怀啊!
是的,教育者都需要情怀,而教育情怀离不开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们的爱,对那些似乎不讨大人喜欢总是不断“闯祸”的孩子们的爱。
不是吗?
看到小豆豆为了找一个钱包,把学校厕所的大粪全都掏出来,小林老师只一句:“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有多少老师面对这样的狼藉一片能够如此淡定?
当小豆豆玩自己最喜欢的游戏:反复钻别人家的或者围野地的篱笆(孩子们叫都做“铁丝网”),有一回裙子从背上到屁股那里,共撕开了七个大口子,破破烂烂的像是背了一个掸子,连短裤也破成一条条的,妈妈心里想:“对大人来说,这么做根本没什么趣儿,只会让人很累。但小孩子就可以玩得这么高兴,真令人羡慕啊……”有几位妈妈可以这么宽容?
当小豆豆看见报纸就奋力跳过去不慎跌入学校的掏粪口,大粪齐胸深,校工阿良立刻把小豆豆拉上来,一点也不嫌脏,耐心地帮小豆豆洗干净。有几个大人能如此善良?
这一切,都源于爱。如果我们的教育者都拥有这样的爱,我们的教育就会更淡定、更宽容、更善良,爱是孩子们的福音,更是那些所谓“问题孩子”的福音。
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不要说一年级,就是初一年级高一年级,有多少人不是像一年级的小豆豆一样,不能顺利地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相处?他们多么需要老师、家长能像小林老师和小豆豆的父母那样接纳他们的不一样,早早地发现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
在爱里长大的孩子是幸福的,愿每一个教育者都拥有爱,愿每一个孩子都拥有爱,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像小豆豆一样学习爱、传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