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中的文学

孔子告诫弟子说“君子远庖厨”,如果按照“君子远庖厨”的标准,“吃”似乎算不得高雅之事,更与古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要求相去甚远。但吃喝是人生的必需,因此孔子又说:“食色,性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除了能解决人的温饱问题,给人鲜美的口感享受,还有一种人文关怀。

苏东坡与美食

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东坡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了他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在苏东坡看来,这些蔬菜比鸡鸭鱼肉还要味美。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有一次,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陆游与美食

陆游除了是南宋著名的诗人,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诗集中足足有上百首诗咏叹佳肴。他在《洞庭春色》中写道:“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玉脍”指被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得很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金齑玉脍”就是以霜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陆游曾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并诗曰:“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陆游不但会做,而且很懂得烹调技术。他长期在四川为官,对川菜兴味浓厚。唐安的薏米,新津的韭黄,彭山的烧鳖,成都的蒸鸡,新都的蔬菜,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离蜀多年后还念念不忘。晚年曾在《蔬食戏作》中咏出“还吴此味那复有”的动情诗句。在《饭罢戏作》一诗中,他说:“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彘”即“猪”,“彘骨”是猪排。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的排骨味美至极。

 

正是因为陆游欣赏这些家乡名菜名点,所以当他宦游蜀地之时,不时要通过怀念家乡菜点来抒发他的恋乡之情,写出了“十年流落忆南烹”的诗句。

汪曾祺与美食

现当代不得不说的另一位美食家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的汪曾祺先生。他不但会吃,而且会做。“买油条两三根,劈开,切成一寸多长一段,于窟窿内塞入拌了剁碎榨菜及葱丝肉末,入油锅炸焦,极有味”,汪自己形容为“嚼之声动十里人”。

无论是家常小食、还是地方风味,甚至于生活里最平淡无奇的一碗热汤, 在汪曾祺的笔下都添了一分文化意蕴,多了一笔闲情雅致。散文集《食事》收录了汪曾祺有关谈吃的散文名篇,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美食的诱惑,感悟到美食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动人的人间真情,有许多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让人垂涎欲滴。他描写蒙古的“拔丝羊尾”:“外面有一层薄薄的脆壳,咬破了,里面好像什么也没有,一包清水,羊尾油已经化了。这东西只宜供佛,人不能吃,因为太好吃了”;描写拌豆腐:“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他故乡的高邮咸蛋,是这么写的:“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汪先生吃得还很讲究:“我是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他在散文里写了许多看似寻常却十分美味的菜肴,如茨菰、萎蒿、荠菜、枸杞、马齿苋、苦瓜、葵、薤、萝下、瓜、莴芭、蒜苗、花生、韭菜花、菠菜……从故乡野菜到昆明名吃汽锅鸡,从北京酸者的豆汁儿到内蒙贴秋膘的风俗,仿佛世界上有格调的美食汪曾祺都十分熟悉。无不写得有滋有味。

沈从文先生吃东西讲究东西的格调,而汪曾祺先生讲究精致用心,所用配料之严格,所讲究风味之地道,所描写笔触之细腻有肌理,无不令人感叹。

这些古今文人关于美食的文字,赋予了诸多普通食物鲜明的审美意义,以至于家乡的寻常食物都浸染上了情感,富有了生命意义。这种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大概可以让文人得到一些心灵上的安慰和解脱,所以文人大多爱吃,而且懂得吃,这正是他们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一种自我愉悦方式。

网站地址:https://nalihw.cn
本文地址:https://nalihw.cn/52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2月6日
下一篇 2023年2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