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 《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你是否看到了一只鸡

引入

正如再优秀的小说也无法直接呈现画面和声音一般,再优秀的电影也无法直接呈现气味。但是,总有杰出的文学和电影艺术屡屡尝试挑战这道感官的藩篱。电影《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改变自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畅销小说作品《香水》。由于嗅觉是五感中最难具象化传达的感觉,小说因对气味细致入微的描写而被认为是最难搬上银幕的文本之一。聚斯金德在世时曾表示,他只会将改编权给库布里克,而在阅读完小说后,库布里克也因为执导难度过高而放弃。聚斯金德过世后,德国新人导演汤姆·蒂克威最终获得改编权,得以将影片呈现于世。

气味可视化

影片最直接表现气味的方式就是鼻子,鼻子也是气味最直接的感受器官。影片一开始就是对格雷诺耶鼻子的镜头特写,鼻翼一张一翕,表现格雷诺耶对气味的探求。影片给格雷诺耶闻东西的镜头数不胜数,嗅觉取代了视觉,让我们理解到“闻”而非看是格雷诺耶了解世界的途径。有趣的事,作者对狗的鼻子也有相当数量的特写,并着重表现了两者的相关性,似乎意在表现格雷诺耶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方式就像对气味灵敏的狗一样。

色彩也是电影表达对气味好恶的一大手法。

影片在一开始描绘了格雷诺耶出生的肮脏腥臭的鱼市时运用了蓝色为主的冷色调。污秽不堪的地面、老鼠、血和脐带的混合物,导演用一系列快节奏的镜头直观地使我们不由自主闻到浓浓的鱼腥味。

在描述动人的香味时,影片呈现出以黄色为主的暖色调。格雷诺耶追着卖水果的少女一路,少女转身,她红色雀斑和碎发,递给他的黄澄澄的李子与周围冰冷的街巷形成对比,让我们从格雷诺耶的视角为其香味所倾倒。冷暖的强烈冲撞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为这段悲剧性的邂逅铺上原始而冲动的情愫。

同样还有在香水店前,光影交错间,格雷诺耶初次窥见上流社会的一角。他身后是冷色调的集市,而他如同站在玻璃橱窗外看玩具的孩童般渴望着店内诱人的黄光。

但是,也正得益于屏幕无法传递气味,观众拥有了自行想象格雷诺耶调配出的终极香水气味的权利。这种能让所有人为之沉沦和折服的香味现实中并不存在,因此在镜头之下能保留朦胧的神秘感,也正是这种朦胧的神秘感,将电影惊悚的杀人故事打造成了悲哀的哲学寓言。

导演由视觉到嗅觉的通感传达在本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作为一部以气味为主题的视听觉艺术作品,是相当有感染力的。

格雷诺耶是什么?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格雷诺耶寓言式的一生也被赋予了多重内涵。在片中,格雷诺耶的出生和成长伴随着死亡,接近他的人都噩运般的死去或被他所杀,而作为嗅觉天才的他自身却没有任何味道,连狗也无法将他识别出来。最终,他生在鱼市,也死在鱼市,从出生到覆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格雷诺耶终生被香味所驱动着,为香味所异化,他为了保留少女的体香而大开杀戮,看似匪夷所思的残忍背后,是他的思维直接而线性,谋杀是他用于自证存在的本能。正如结尾所说:“此时,格雷诺耶已经在返回巴黎的路上了,只要他愿意,他手上剩下的香水足以征服整个世界他 可以走到凡尔赛让国王亲吻他的脚,他可以给教皇写封香水信宣布自己是新救世主,只要他愿意,他可以随心所欲。他手中掌握的这种威力比金钱、恐惧和死亡更强大,可以激发人类的爱慕之心,所向披靡。只有一件事情,是香水做不到的,它无法使他如常人一般爱与被爱。”

香味是欲望的一个具象化,西方哲学将香味比作是动物性的、原始性能的。如柏拉图就认为香水让人显得柔弱,使人联想肉体的欢愉。片中的香水拥有华美的外包装和极强的诱惑力,但待我们意识到欲望无法具象化,也终将归于虚无后,我们发现欲望与爱画不上等号。我们在欲望的驱动下寻找爱,也终将因为欲望而失去她。格雷诺耶由于心无旁念,是欲望最明显的表征。他从求生到谋生到最终获得膜拜与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他悲哀地意识到人们爱的自始至终只是香水,他没有味道,也没有人真正爱着他。他又回想起那个给他递李子的女孩,最终死于出生地的他,或许是艺术家们对于回归本性的呼唤。

尾声

香水与欲望的对应关系还可以从不同人对终极香水的反应中看出。刽子手从香水中看见人性、普通的贵族看到肉体的欲望,而穷人看到食欲。最终格雷诺耶在出生地被蚕食殆尽这样一出荒诞的闹剧,便是欲望驱使下的的荒唐终章。影片末尾,最后一滴香水滴落在地上,格雷诺耶已死,就像他从未存在过一般,但欲望依旧在深渊之下,向我们静静凝望。

强调思辨主义的德国人为香水注入了广阔的哲学内涵。影片高潮是格雷诺耶最为众矢之立于高台之上,他的周围是由他而卷起的风暴,就如同被钉上十字架的耶稣,而代表着宗教权威的神父却无法控制自身,这是对集体意识的丧失和人为物役的双重批判,此时此刻十字架下的人,被香味所控制,真的与格雷诺耶有如此之不同吗?如叔本华所说:“主体在这个客体中完全丧失了自身,忘却了自己的个性、意识,只作为纯粹的、无意识的、无痛苦的、无时间的认识的主体。”

寓言故事的好处在于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视角去理解它,人们会深挖故事背后的含义和启迪,或是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或是对集体主义的攻击,或是对人原始欲望的探讨,并在大脑中像格雷诺耶一样做出一番自我证明。就如那个经典的“你是否看到了一只鸡”的命题一样,以上就是我看到的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