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教育编辑部秦一
来源:教育(ID:edu618)
子枫妹妹火了。
最近张子枫主演的电影《我的姐姐》上映,上映第二天,票房破3亿,开局豆瓣评分7.9,被称为春节档之后最值得看的电影。
图片
无数女孩把口罩哭成了面膜,究竟原因是故事有足够的真实感与现实感去引起观众的共鸣。
张子枫饰演的是一位姐姐,被迫要承担父母的责任,养育5岁的弟弟。
她不愿意,她愤怒,无奈,挣扎,流泪,终于跟自己和解。
图片
李银河表示,这个影片背后的逻辑其实是人们所面临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人生观对传统的家庭本位价值观、人生观的激烈撞击。
胡歌也表示,这真是天才演员!
图片
其实,影片最痛的是,它隐晦地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重男轻女”,这是无数女孩心中的一根刺,永远拔不出来。
图片
“长姐如母”
背后是“重男轻女”的桎梏
电影开场,安然(张子枫饰)的父母因车祸去世,就通过交警出示的一张只有夫妇与儿子安子恒的全家福照片,明示了安然,即大女儿在家庭位置中的缺席。
图片
之后在回忆中父母让安然装瘸、不许穿裙子跳舞,以博得合法生育二胎的资格,也是在佐证安然的分量之轻。
所以作为不够受欢迎的一胎,安然始终无法拥有一个被公开承认的身份。
在整部片子里,安家亲戚们极少称呼安然的本名,一句“姐姐”代入所有对话场景,类似“你是姐姐,要照顾弟弟”的话更是从头叮嘱到了尾。
图片
当大家用“长姐如母”要求安然抚养弟弟时,却没人提起安然作为姐姐,一直都在为弟弟牺牲:
父母为了生二胎而编纂安然是个因为小儿麻痹症而残疾的孩子……
安然由于穿裙子使得父母的为了生二胎编纂的谎言暴露后挨打……
为了让安然离家近,偷偷篡改她的志愿。
图片
她对弟弟说爸爸只会打自己,弟弟则说,“爸爸从来没打过我。”
弟弟说想爸爸的红烧肉了,但安然知道爸爸从来没给自己做过红烧肉。
影中弟弟这句台词更能代表这个结局说给女性观众的话:
爸爸说家里东西都是我的,
你必须听我的话!
图片
“姐姐”是一个特别的存在,父母之下,亲人之上,然而女孩儿跟男孩儿的地位又有着天然的悬殊,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潮里成为被边缘化的悲情角色。
“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就一直都是。”这番话出自姑妈,也道出中国式家庭中的痛点。
图片
一声姐姐,一生隐忍,失去自我为整个家庭付出,这是一种轮回往复式的受害。
年轻时的姑妈原本有上大学学习俄语的机会,但因为家境限制,也因为父母认为女孩不必奋斗,把上学机会给了考上中专的弟弟。
图片
这其实依然是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观在继续,在以亲人的名义来绑架女性,以爱的名义作恶。
女孩子被困在这样的亲情桎梏中,找不到自救的方式。
因为每一代都是这样过来的,这就是习俗的可怕力量:不合理却理所当然。
不禁想到鲁迅的一句话:“从来如此,便对么?”
图片
图片
一个姐姐要跨越多少险滩,
才能挣出自己的一片天?
在《我的姐姐》官博下,有不少网友讲起了“姐姐们的故事”,表示社会上“姐姐的奉献”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也就是说大部分姐姐都像电影里的姑妈一样,或主动或被动成为了那个”高尚又可怜”的牺牲者,这在我们看来,是很让人心疼的,但在姐姐们自己看来呢?
姑妈是从两性地位普遍悬殊的年代过来的,她从一出生就接受了“我是姐姐”的命运,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受害者,更没想过要抗争。
几十年过去了,姑妈对着套娃念出几个简单的法语单词,祭奠她永远不可能完成的梦想。
图片
原本,姑妈的这些牺牲是在家庭的要求下,被动做出的。
但长年以往,她把这套“女性就该为家庭牺牲自我”的观念逐渐内化,变成了自己的“信仰”。
而后,再把这个“信仰”传递给下一代女性。所以,作为“姐姐”受害者的她,也要求安然去抚养弟弟,因为姐姐就应该牺牲。
在生活中,我们都见过太多这样的女性形象了。
有的姐姐,在没有被通知的情况下,打工6年攒下的20万被妈妈全部转走,给弟弟买房子。
图片
张桂梅家访时发现,大山里的女孩想读书,比男孩要艰辛得多。
有一回,她去家访,发现这家人把上初二的儿子,送到县城补习,却让正上高三的女儿留在家里干活。
只因为“他是儿子啊!”
图片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不是姐姐,而是妹妹,可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女儿要让位给儿子,还要负担起供养的义务。
图片
可怕的是“女孩就应该为男孩让路”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也深深印入女孩的骨髓里,把它当做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电影里有个细节也很扎心地说明了这一点:
张子枫饰演的护士出于责任心,好心去劝告一名产妇的丈夫,产妇的身体条件强行生子会有生命危险。
但是那个男人仍然选择保小不保大,甚至那个濒死的产妇睡在病床上,跟安然说:这是自愿的。
她的后面还跟着两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是的,她已经有两个女儿了。
生子、生儿子已经内化到每一个女人的血液里,没有生出孩子,特别是没有生出儿子的母亲是不合格的,是不被这个社会认可的,她们的生命没有意义、没有价值。
母凭子贵,所以宁愿死了也要生儿子,这后面是多少悲情女人的命运。
图片
女性的觉醒才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在所有人都要求你“像个姐姐”,“长姐如母”,“生个儿子才配做妈妈”时,你不应该觉得自己生来就该如此。
你生来是你自己,只有你先爱自己,别人才能爱你。
图片
好好爱自己,拼尽全力
知乎上,有人爆出影片的原型故事。
据称是天涯传出来的一篇帖子,其中一名25岁女性的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该女子自述今年25岁,生活幸福美满。
在她21岁时,父母告诉她要给她生一个弟弟。在她使劲浑身解数反对也无效之后,她被迫接受了父母的决定。但她也立下誓言不再与父母来往,就连暑假也不曾回家。
图片
可因为当年父母曾经闹离婚,为了防止财产分割,所以房产也过户该女子名下。于是她父母就开始祈求该女子归还房产。
图片
甚至她的父母带着儿子来到姐姐的城市,让姐姐看看她的弟弟,试图用亲情感化女子,可该女子不为所动。她的内心想法是,两套房子可以让父母住到逝世,因为这是她应尽的责任,但如果要给弟弟,那是门都没有。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都觉得该女子太过铁石心肠,但后面该女子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她也是父母重女轻女思想下的产物,不仅从小到大与父亲说过的话不超过100句,更别提一个正常孩子应该享受到的父母之爱了,唯一疼爱她,抚养她长大的是自己的爷爷。
图片
现实中的女子内心一直岿然不动,最终将弟弟送养到一个农村家庭,并且再无来往,断绝联系。那两套房子也卖了,去大城市付了首付,嫁了好老公过上了自己的幸福的生活。
图片
影片的结尾,在弟弟即将被领养时,安然在父母的墓碑前,说出了她一直想说的话:
“我想要的,从来不是你们的房子,我只想有一天能站在你们面前,听到你们说一句:原来,我的女儿也很厉害!”
是的,女孩子本来就那么厉害。女孩们,姐姐们,去追求自己的未来吧,只有自己才是就是自己救赎。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女性的自我追求与生活意志,学会去了解女性的阻碍与困境,学会倾听女性的内心诉求与关乎自我的声音,这一点很有必要。
最后,想献给天下姐姐们一段话:
你好,被遗忘的十八岁女孩;
再见,被成见束缚的姐姐们。
加油,追求自己梦想,勇敢为自己活的姑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