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传奇闻野老闲评 编新词稗官借鉴
词曰: 藉藉颂声载道,悠悠众口铄金。 是非功罪未分明,青史何年论定? 一枕黄粱乍熟,半窗红日西沉。 村言市语任纷纭,姑妄言之妄听。 这首词是惜红居士的杜撰,也算小说家的通例。凡作小说,无论高底好歹,必有一首词开首。这词的排调,十书有九是《西...
词曰: 藉藉颂声载道,悠悠众口铄金。 是非功罪未分明,青史何年论定? 一枕黄粱乍熟,半窗红日西沉。 村言市语任纷纭,姑妄言之妄听。 这首词是惜红居士的杜撰,也算小说家的通例。凡作小说,无论高底好歹,必有一首词开首。这词的排调,十书有九是《西...
前回说铜锤李,李大人,原本是辽东人氏,双讳持钧,表字镜轩。因有一身绝好的武艺,惯使两柄熟铜流星锤,所向无敌,因此人给他上个徽号,叫做“铜锤李”。年轻的时候,因老大人在江苏做官,便随任读书,所以,虽则祖居北地,却是生长南方。气宇轩昂,人才表表...
却说李公正在吃酒,观看河边春景,忽听锣声震耳,吓了一跳。定睛看时,却是一只船,从桥那边过来,上边插着黄旗,上面写着字,是天竺进香的。后面又是一只大船,旗上写的是“钦命头品顶戴四川总督部堂”。两只船一起敲锣,所以锣声震耳。探头望窗下一看,却有...
且说李公接茶在手,问道:“老师傅留待学生有何指教? 并且一见学生便以贵人相称,是何缘故?请指示明白。”道士说道:“阁下家世、事业、贫道却不尽知。但观尊容、气度、骨相,将来必是方面大员。目下小有灾难,自有天替星解救,可以无碍。但是贫道有一偈言...
前回说到李公上船,等得开船的时候已是黄昏将荆因是逆水,水手们上岸拉纤。李公因走了几天旱路,身体困乏,放倒头便呼呼的睡熟。到半夜里,忽然腹痛,起来大解,见船已停泊。两岸芦苇丛丛,一望荒凉,不闻鸡犬,只看见满天星斗映入水中,随波荡漾;水手七横八...
那个中舱客人说道:“唉,这是哪里来的晦气!我是到杭州去望看我丈母的,本来打算迟几天再走,只因我家里死活的催昨儿个上船,不想撞着这倒霉的事。昨儿开船后我便睡觉,并没听见什么声响。今儿早起穿衣服,看见我袖子上沾着一片血,回头一看,就吓得我魂都掉...
却说地保同管船的上岸,拉到饭馆里先吃得个酒醉饭饱,又到烟馆里开灯吃烟。一面去找了个代书先生,同到烟馆内,叫管船的把原委细说。那代书先生摇头闭眼,叽咕了半天,说:“这个案件非寻常可比。人死在你船上,你便是个凶手,倒反要做原告,这不是太便宜了?...
话分两头,且说这边船上,候管船的和地保去后,众客人你谈我讲,惊疑不安。唯李公仔细思想日间所见,夜间所闻,于这桩事猜透个八九,便想了个主意。知道这程大老爷本山东人氏,曾做过江苏华亭县,与老大人同寅至好。后来因惰起复,改归浙江,补这石门县。恐怕...
却说船上众客,见县衙门打发轿子来接李公,方才晓得这位客人是个少爷,又纷纷议论不休。有的说是私行察访的;有的说是改装游玩的;还有那管船的知道这事,更捏着一把汗,心中乱跳不止。今且搁过一边。 且说程公坐轿出城,来到码头,见尸场上看热闹的人围得铁...
茶博士道:“我们这里路程都叫几九几九。九里路叫‘一九’,二九十八里便是‘二九’。从此地望北去,过了七里亭,即是石门地界,再有五里,便进城了,所以说不过一九多路。” 李公方才明白。吃了茶,用了点儿干粮,趁着新月朦胧,复又前进。 不到一更天,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