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镜子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为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
谁都从中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已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有的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一九七八年

读书笔记

【诗歌主旨】

诗歌含蓄地刻画了人们对于直言之士的种种态度,鞭挞和嘲讽了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弘扬了正直无私的品格。

【写作特色】

1.巧用对比,增加哲理性《镜子》这首诗在结构上表现了对立化的状态,如关于镜子外形的“平面”与“深不可测”的对比,“醉后酡颜”与“鬓如霜雪”的对比,“喜欢”与“躲避”、“打碎”的对比,构成着一种强烈的反差,并在反差的渗合里,凸现了镜子意象深刻的理性特征。

2.象征拟人诗中的“镜子”是直言刚烈之士的典型,“平面”展现了镜子出身普通,“真实”“不隐瞒缺点”“谁都从中发现自己”表现了镜子的率直与忠诚。拟人手法灵活运用,含蓄地刻画了人们对于直言之士的种种态度,鞭挞和嘲讽了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弘扬了正直无私的品格。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的哲理小诗,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一般跃动着的清晰的理性思辨力,因为这里面熔入了诗人艾青对人生的深切体验。
诗人以偶行的简短诗节构筑全篇,其中前三节从正面描述镜子的特征,后面四节则写镜子的遭遇。
关于镜子的特征,诗人没有用很多的语言去形容刻划,只有“一个平面”、“最爱真实”、“忠于寻找它的人”等非直接性描述的寥寥几行。这是因为,在诗人的目光里,镜子意象已从具体物象剥离出来,成为一种理性参照物,况且镜子本身也无须多费笔墨。然而,诗人并未落入直切的理性陷阱,相反赋予诗行以奇特的审美效应。如,第一节诗中“仅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两句,将“平面”和“深不可测”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一目了然,后者却无法把握;前者是纯粹表象的写实,后者却是深层蕴含的开掘,熔入了诗人的感触。“它最爱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在理性的延续中,诗人继续沿着意象深层展开诗意。平面的反射,直来直去,毫无掩饰躲闪,这就是真实。在它的面前,谁都能够看清自我,不论是沉醉后的红颜,还是岁月老去的白发。正因为如此,有人从它身上找见了自己的美丽,从而喜欢它;有人不敢在它面前直视自己,躲避着自己的丑陋,甚至恼羞成怒,“恨不得把它打碎。”世界是复杂的,镜子也许太天真了,但它却是认真的,一丝不苟地照出人生的美丑。就这层意义而言,诗中的镜子意象已不是一个具象物了,而是人类普遍认知的一个抽象物。
读完这首诗,我们不能不敬佩诗人那深邃敏锐的洞察力。诗人透过意象表层的“一平面”,看到了其“深不可测”的本质,并且将意象提升到人类认知的普遍高度,使理性获得了超越。事实上,每个人都能从“镜子”身上照见自己的所作所为,看到自己的灵魂。《镜子》一诗凝结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可谓匠心独具。
不知诗人是否有意,《镜子》这首诗在结构上表现了对立化的`状态,如关于镜子外形的“平面”与“深不可测”的对比,“醉后酡颜”与“鬓如霜雪”的对比,“喜欢”与“躲避”、“打碎”的对比,构成着一种强烈的反差,并在反差的渗合里,凸现了镜子意象深刻的理性特征。
虽然这首诗带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但句行的构成仍较为齐整,语言十分简洁,意象之间的关系也清晰如画,从而在表现一种较强的理性色彩的同时,也给人以浓烈的诗韵。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诗人的娴熟技艺。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