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6 分类:文史百科
阅读(197) 评论(0)
最近看了《我的童年受伤了》➕《情感依附》,心理学的专有名词真的好多好多,看的有那么一点点吃力。
1 如果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儿童就没有改变不当行为的动机,从而可能无法消除随之而来的强烈情感。
2 然而大多数婴儿在其生命最初的12个月中已经形成了他们将会成为什么人的核心意识,这种意识产生于母婴关系的基质。
以及神经生理层面,在该层面上,婴儿受到的养育方式影响了其神经递质的建立和压力激素的反应,这些再反过来影响其调节情绪的能力。
3 比起很爱你的人给你带来的伤害,恨让你受伤更多。每个人身上都有正面的地方。
4 父母在塑造孩子方面具有发人深省的力量,但我们没有预料到那些惊人事件却提供了新的视角来理解儿童的发展和成人情感的脆弱点。
5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早期生活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一生,生活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以及当我们回首往事,这一切有多少是顺理成章的。
6 当我们了解了成年期焦虑、抑郁等症状的童年根源且个体自己也理解的时候,治疗往往是最有效的,人们才最有可能在生活中发生有利的变化。
母亲的爱:母亲的爱、温柔、温暖也呈现在每个婴儿的生活中。
认同孩子,父母就能够理解儿童的状态和情绪,掌握儿童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共情常常在眨眼间发生,家长通过将自己投入到儿童的体验中,将这种体验准确地翻译成成人语言,然后再重新解构为婴儿的语言,形式有婴儿话、成人话、触摸、明显夸张的面部表情、游戏,以及喂养和为婴儿保暖等。
母亲的感染力:快乐母亲的感染力,微笑和亲切的表情显著地表现了她们对生活所持有的基本满足感。
8 儿童不是由父母培养大的,不是父母教给他们如何成长,而是儿童自己从父母那里“捕捉”了成长所需的东西。
整体来说,这两本书都是基于布洛迪教授在美国的一项心理学研究。
该项目由布洛迪教授在1964年发起,历史30年,研究了76位被试。在20世纪90年代初马西博士负责这项研究工作,1994年由塞恩伯格教授负责。
布洛迪教授的《我的童年受伤了》心理学理论会更多一点,但是仔细读来,你会有更多的背景知识了解。
觉得读完剩下三本书应该了解会更深刻一点,《我的童年受伤了》适合反复去阅读,因为读一遍会觉得有些生涩,再读一遍会觉得好像懂了那么一点点。
《情感依附》是马西教授和塞恩伯格教授在布洛迪教授的基础上,对这些被试儿童从出生到30岁成年有了自己孩子之后的一个更全面、更详尽、更具有分析意义的作品。
这本书对被试者从出生到30岁的生活有一个回顾和总结,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1 婴儿虽然在出生之后到2岁之前,几乎没有记忆,语言也比较匮乏,但是她们的身体已经帮助她们记住了很多东西,在她们的身体里,是有记忆的痕迹的。
2 孩子从出生到6~7岁左右,很多后天的性格就已经基本养成了,但是并不完全固定,因为生活总会有很多的“意外”。
3 万事万物都需要一个平衡,关爱和严厉都是,孩子的成长是在合理的范围内顺其自然。
布洛迪教授“儿童不是由父母培养大的,不是父母教给他们如何成长,而是儿童自己从父母那里“捕捉”了成长所需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