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读后感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读完了,很好读,中篇。读完以后,我想感叹你永远可以相信加西亚.马尔克斯,他从不会让人失望。

很高兴在《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里遇到了老朋友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他是《百年孤独》里人物,即使我忘记了他的样子,但我还会记得他的名字。然后我会再从他的名字,想起他的样子。可能这就是优秀作品的魅力,即使多年以后,我们熟悉书里的人物,甚至熟过过往的朋友或者邻居。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有一点《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影子,当老年以后的巴亚尔多.圣罗曼(以下简称“老巴”)提着那一箱子未开封的信来到已经白发渐生的安赫拉.维卡里奥(以下简称“安安”)面前时,我竟然有点泪湿。

安安从不愿意嫁给老巴,到被老巴退婚后却又爱情渐生,对老巴情难自己,一封封的信寄出去,哪怕从未得到过回信。从安安和老巴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年轻人的爱与恨,常常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安安本来有一个秘密爱人,她甚至于在那个保守的年代与大环境下奉献出自己的贞操,而且她为这个人守了半生的秘密,不惜造成了圣地亚哥.纳萨尔(以下简称“小圣”)被自己两个哥哥残忍杀死的结局。

我以为安安会爱这个神秘人爱到骨子里去,然而她没有,她突然的就爱上了自己被迫嫁给却已经退婚的老巴。

安安的身上,有《红字》里海斯特的影子,她对于那个神秘情人守口不提。可惜海斯特做到了自己承受后果,而安安却把矛头指向了小圣,她以提供一个虚假对象的方式达到隐藏真实对象的目的,但是这直接导致了小圣的惨死及两个哥哥的坐牢,还有自己一家人的背井离乡。

安安后来写信的行为有点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但安安的写信只是执念,而非放下,这又完全不同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倒是老巴的到来非常具有《霍乱时期的爱情》中那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味道。

图片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里小圣的死亡真是越看越是心疼。但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写作风格就是时空交错的去运笔。他明明就是要写小圣的死,却偏偏先写他的尸检。他明明就是要写谋杀过程,他却先写主教来了又走了,偏偏先写老巴要娶安安。

而真正他要写小圣死这件事的时候,他突然的特别冷静。冷静到,如果这一段是一副动图的话,那么加西亚实际上是给你定点慢放而且局部放大,生怕你遗漏细节,一定会给你把细节扒拉到位,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去给你指出来。

这一点,太“余华”了。余华的写作也是这种风格,冷、冷静甚至于冷到有点荒诞的样子,而且画面感虽然强烈但不丝滑,他们以具有——走——停——走——停放大细节——震颤——切换视角——走——停——以一种鲜活中充满钝感的方式去进行表达。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里面的元素非常多,加西亚其他作品里的元素,诸如殖民、内战、保守与放荡、爱情与坚贞、宗教等等,这本书里也都有涉及。很多浅尝辄止,甚至于只是提一下。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我觉得加西亚的风格适合这种中篇,因为如果我打个比喻的话,加西亚的书真的有点慢热型。也就是说,加西亚的书,开篇都有点让人难入戏,而且让人有点不知所云。

我之前读的一本《族长的秋天》,一百页读了快一周,真是读了后边忘前边,而且看着那个人死了又活,又有个替身,还有什么巨大的疝气,真的搞得我头大。直到我看到作者是加西亚我就释怀了,那本书暂时搁置了。

《百年孤独》更别提了,新版的翻译真的是差些味道,以前的那个没版权的翻译,我一口气读了六遍,一个学期就读这一本书,真是过瘾。等拿到加西亚正式版权再出的版本,读着还是那个内容,但少了那个宿命的味道。

说真的,加西亚还是得有那个宿命的味道,才够加西亚。

这本《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篇幅就很好,在你终于要读不下去的时候,他开始说正题了,他把你拉入戏了。

其实,读加西亚,真的是总让人想说余华。书里边小圣死前,周围人种种的表现,特别容易让我想起来《兄弟》和《许三观卖血记》,余华的书里其实也有很多“大明白”似的群众,一个一个都鲜明有特色,看起来又有主见又有性格,但是一遇到人命关天的事,又都哑炮了,过不多久再事后诸葛亮。

其实想想,加西亚也好,余华也好,笔下的群众可不就是我这样的普通人惯常的样子嘛——平时叽叽喳喳大明白似的,聊个见义勇为说个慷慨好施都会说着呢,到了关键时刻,真正能做到的寥寥无几,不是因为不想,而是真的太容易大脑空白了。仿佛大脑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卡机一样,直到恢复重启了,再事后追悔或者暗自神伤。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真的是好读,我个人非常喜欢,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风格很明显,但又不是特别明显,这本书他的语言明显精炼,有兴趣的小伙伴儿可以读一读哦。

以上读后,祝好!

原创文章,作者:believ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lihw.cn/6723.html

(0)
believe的头像believe
上一篇 2022年 4月 14日
下一篇 2022年 4月 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