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 /多知乎?”
作者介绍:
列子 名寇,又名御寇,相传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郑国人,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列子》中国道家典籍之一,相传为战国列御寇著。《汉书·艺文志》录著《列子》8篇,早佚。今本《列子》8篇由晋人张湛编成。《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课文主题:
《两小儿辩日》围绕着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阐述了两个小孩辩斗的经过,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于是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正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大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大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注解:
①辩斗:辩论,争论。
②故:原因,缘故。
③以:认为。
④日中:正午。
⑤车盖:古时车上的圆形篷盖,像雨伞一样。
⑥及:到,到了。
⑦盘盂(yú):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⑧沧(cāng)沧凉凉:寒凉。
⑨汤:热水。
⑩孰(shú):谁。
11、为:同“谓”,说。
12、汝(r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