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家和他们的衣橱》读后感:你读什么,与你穿什么一样重要

《名作家和他们的衣橱》

特莉·纽曼

—–

怎么说呢?一本比较适合时尚类媒体账号查找资料的参考文献集。话题选的很有意思:“你读什么,与你穿什么一样重要。”但缺点也很明显:人物写得都不太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图片也有点缺乏。比较适合做一个简单的导览,想要深入了解还需更多探索。

我前几篇写过的大都市里的“女文青”,为什么意见总是很多?里的弗兰·勒博维茨显然是典型代表,被收录书中。中分爆炸短发、Anderson&Sheppard定制的大西装、501 Levi’s的牛仔裤、圆眼镜,树立了坚如磐石的纽约叛逆文青形象。

封面女郎琼·狄迪恩,曾两度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登上过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同时也是vogue的常客。

封面照片摄于1968年,那年琼·狄迪恩的首部非虚构作品《向伯利恒跋涉》出版,在文学界引发过不小轰动。摄影师朱利安·瓦塞尔受《时代周刊》委托,去狄迪恩在加州的家拍摄了这组图片。

她漫不经心地踢着一双人字拖,手指夹着香烟,吐着烟圈,头发蓬乱,是时尚界最渴望的那种effortless chic。后来无数品牌模仿过她的造型,Céline不仅模仿了,还在2015年的春季女装广告中,邀请了彼时已经80岁的琼·狄迪恩,拍摄过广告大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再有写过《追忆逝水年华》的普鲁斯特,也是十足的时尚弄潮儿,据说他平日戴的白手套,一定洗熨平整;扣眼中别着的卡特兰鲜花,需要每天从昂贵的拉绍姆花店采购。

普鲁斯特

所以也不奇怪,为什么普鲁斯特能够生动精准地描绘出19世纪末巴黎最时髦的沙龙里,最华美的场面⬇️

《追忆逝水年华》第五卷《女囚》片段

“没有文学,时尚会走向何方?”这也是作者戴安娜.弗里兰在《名作家和他们的衣橱》的导言里提出的思考。在她看来,“穿着明确的著名作家,他们的衣着打扮往往是其情感和文字的公开表露。”所以顶级的高档时装屋也会经常从作家那里寻找灵感。

比如时尚教主伊夫·圣罗兰,就是普鲁斯特的终极拥簇。1971年,恰逢普鲁斯特的百年诞辰,圣罗兰曾在那年设计过一系列礼服,其中有一条塔夫绸礼服,灵感就来自于当年普鲁斯特书中的描述。

塔夫绸礼服,羊腿形泡泡袖

文学艺术和时尚当然是相关的,一个人的美学体系是他/她智识、体会与生活方式的总和,服装是直截了当的外在体现。“衣服的穿着选择尽管看起来很琐碎,但它却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世界对我们的看法。”

波伏娃更是上升到令人肃然起敬的境界:“盛装打扮是女性自我陶醉的具体形式;它是制服,又是装饰;通过这种形式,被剥夺了权利而无法做任何事情的女性,感到她进行了自我表达。

波伏娃本人长得美,穿色彩缤纷的裙子,戴隆重的大颗耳环,有时穿着貂皮大衣在花神咖啡馆写作,据说在家也穿定制的天鹅绒套装。她的衣柜和精神一样丰富绚烂。

作家会穿,也不难怪:这群人自我意识强烈、拥有先锋精神、通常对美有着敏锐的洞察,再加上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最后也会浓缩为一种表观的个人风格。

我们东方的女作家代表张爱玲女士有名言:衣服是一种语言,是随身带着的袖珍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