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当前位置:主页论语泰伯篇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8.1 子曰:“泰伯①,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注释】 ①泰伯:又叫太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的长子。古公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季历的儿子就是姬昌(周文王)。...
当前位置:主页论语泰伯篇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8.1 子曰:“泰伯①,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注释】 ①泰伯:又叫太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的长子。古公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季历的儿子就是姬昌(周文王)。...
当前位置:主页论语泰伯篇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①,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②。君子笃于亲③,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④。” 【注释】 ①葸(xǐ):拘谨、畏惧的样子。 ②绞:说话尖刻,...
当前位置:主页论语泰伯篇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①!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②。’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注释】 ①启:通“晵”,看。 ②“战战兢兢'三句:见《诗经·...
当前位置:主页论语泰伯篇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①。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②。笾豆之事③,则有司存④。”...
当前位置:主页论语泰伯篇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①。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②。” 【注释】 ①校(jiào):计较。 ②吾友:有人说指颜渊。 【翻译】 曾子说:“有才能却...
当前位置:主页论语泰伯篇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①,可以寄百里之命②,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③?君子人也。” 【注释】 ①六尺之孤:古人以七尺指成年,六尺指十五岁以下。 ②百里:指方圆百里的诸侯大国。...
当前位置:主页论语泰伯篇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 ①弘毅:弘大刚毅。 【翻译】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
当前位置:主页论语泰伯篇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8.8 子曰:“兴于诗①,立于礼②,成于乐③。” 【注释】 ①兴:兴起,开始。 ②立:成立,建立。 ③成:完成。 【翻译】 孔子说:“从学习《诗》开始,把礼作为立身的根基,掌握音乐使所学得...
当前位置:主页论语泰伯篇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翻译】 孔子说:“可以使民众由着我们的道路去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解读】 愚民思想 孔子的这句话,包含着浓厚的愚民思想,被...
当前位置:主页论语泰伯篇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8.10子曰:“好勇疾贫①,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②。乱也。” 【注释】 ①疾.恨,憎恨。 ②已甚:即太过分。已,太。 【翻译】 孔子说:“喜欢勇敢逞强却厌恶贫困,是一种祸害。对不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