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使班序
【原文】 三司使班在翰林学士之上①。旧制,权使即与正同②,故三司使结衔皆在官职之上。庆历中,叶道卿为权三司使③,执政有欲抑道卿者,降敕时移权三司使在职下结衔,遂立翰林学士之下,至今为例。后尝有人论列,结衔虽依旧,而权三司使初除...
【原文】 三司使班在翰林学士之上①。旧制,权使即与正同②,故三司使结衔皆在官职之上。庆历中,叶道卿为权三司使③,执政有欲抑道卿者,降敕时移权三司使在职下结衔,遂立翰林学士之下,至今为例。后尝有人论列,结衔虽依旧,而权三司使初除...
【原文】 宗子授南班官①,世传王文正太尉为宰相日始开此议②,不然也。故事,宗子无迁官法,唯遇稀旷大庆③,则普迁一官。景祐中,初定祖宗并配南郊,宗室欲缘大礼乞推恩④,使诸王宫教授刁约草表上闻⑤。后约见丞相王沂公⑥,公问:“前日宗...
【原文】 太宗命创方团球带,赐二府文臣①。其后枢密使兼侍中张耆、王贻永皆特赐;李用和、曹郡王皆以元舅赐;近岁宣徽使王君贶以耆旧特赐。皆出异数②,非例也。 【注释】 ①二府:中书省和枢密院。中书省为东...
【原文】 近岁京师士人朝服乘马,以黪衣蒙之①,谓之“凉衫”,亦古之遗法也。《仪礼》“朝服加景”是也。但不知古人制度、章色如何耳。 【注释】 ①黪(cǎn)衣:浅黑色的衣服。 【翻译】 ...
【原文】 内外制凡草制除官,自给谏、待制以上①,皆有润笔物。太宗时,立润笔钱数,降诏刻石于舍人院②。每除官,则移文督之。在院官下至吏人、院驺③,皆分沾。元丰中,改立官制,内外制皆有添给④,罢润笔之物。 【注释】 ...
【原文】 唐制,官序未至而以他官权摄者为“直官”,如许敬宗为直记室是也①。国朝学士、舍人皆置直院。熙宁中,复置直舍人、学士院,但以资浅者为之,其实正官也。熙宁六年,舍人皆迁罢②,阁下无人,乃以章子平权知制诰③,而不除直院者,以...
【原文】 三司、开封府、外州长官升厅事①,则有衙吏前导告喝。国朝之制②,在禁中唯三官得告:宰相告于中书,翰林学士告于本院,御史告于朝堂。皆用朱衣吏,谓之“三告官”。所经过处,阍吏以梃扣地警众③,谓之“打仗子”。两府、亲王自殿门...
【原文】 都堂及寺观百官会集坐次①,多出临时。唐以前故事,皆不可考,唯颜真卿与左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书云②:“宰相、御史大夫、两省五品、供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大将军次之③,三师、三公、令仆、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
【原文】 赐“功臣”号始于唐德宗奉天之役①。自后藩镇②,下至从军资深者,例赐“功臣”。本朝唯以赐将相。熙宁中,因上皇帝尊号③,宰相率同列面请三四,上终不允,曰:“徽号正如卿等‘功臣’,何补名实?”是时吴正宪为首相④,乃请止“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