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引义》是评史论政的光辉著作吗
王夫之,字而农,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生,卒于康熙三十一年夏历正月初二,晚年隐居在衡阳西乡石船山下,自称船山老人,后人尊称船山先生。王夫之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志诗书,尊崇礼义,讲究孝道。王夫之亲眼目睹明朝的灭亡,有感于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而忧伤激...
王夫之,字而农,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生,卒于康熙三十一年夏历正月初二,晚年隐居在衡阳西乡石船山下,自称船山老人,后人尊称船山先生。王夫之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志诗书,尊崇礼义,讲究孝道。王夫之亲眼目睹明朝的灭亡,有感于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而忧伤激...
《尚书引义》是王夫之评史论政的重要哲学著作。他通过阅释《尚书》的意义,引申发挥《尚书》的某些观点,抨击明代政治,批判老庄、程朱、陆王和佛教“唯心唯识”的论调,从朴素唯物角度阐明了传统哲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能”,即认识主体与“所”,即认识...
《尚书引义·召诰无逸》:以有为幻,以无为实,“唯心唯识”之说,抑矛盾自改而不足以立。于是诡其词曰:“空我执而无能,空法执而无所。”然而以心合道,其有“能”有“所”也,则又固然而不容昧。是故其说又不足以立。则抑“能”其“所”,“所”其“能”,...
这段话是王夫之批判佛教主、客观关系论的名言。佛教把实有当作虚幻,把虚幻又当作实有,这种“唯心唯识”的学说,自相矛盾,站不住脚,于是又诡辩说“空我执而无能,空法执而无所”。佛教哲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甚至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本身也是虚...
1.天曰命于人,人曰受命于天。 2.人性未成可成,已成可革。 3.释氏以有为幻,以无为实,“唯心唯识”之说,抑矛盾自攻而不足以立。 4.格物.致知二者相济,各有所致。 5.“所”不在内,“能”不在外。 6.境之俟用者曰“的”,用之加乎境而有...
王夫之《尚书引义》是评史论政的哲学著作,其所论述的主、客观关系,知行理论和人性学说,至今对我们还有指导意义。读者阅读此书,可从中吸取营养,知行结合,同时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因为人性可以在后天改变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