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次三经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原文】 1.29 南次三经之首,曰天虞之山①,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注释】 ①天虞之山:天虞山,应在今广东境内。 【翻译】 南次三经中的第一座山,名叫天虞山,山下多水,人无法登上去。
【原文】 1.29 南次三经之首,曰天虞之山①,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注释】 ①天虞之山:天虞山,应在今广东境内。 【翻译】 南次三经中的第一座山,名叫天虞山,山下多水,人无法登上去。
【原文】 1.30 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②,多象。有鸟焉,其状如䴔而白首③、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泿水出焉④,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⑤,可以已痔⑥。 【 注释...
【原文】 1.31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①,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②。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③,名曰凤皇④,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⑤,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注释】 ①丹穴...
【原文】 1.32 又东五百里,曰发爽之山①,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泛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 【注释】 ①发爽之山:发爽山。一说在今缅甸境内;一说在今广西境内。 【翻译】 再向东五百里有座山,名叫发爽山,山中不长草木,有很多水,也有许多白...
【原文】 1.33 又东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①,其南有谷,曰育遗,多怪鸟,凯风自是出②。 【注释】 ①旄(máo)山:一说是今广东罗浮山;一说是泰国清迈西南的长岭。 ②凯风:南风,意思是和暖的风。 【翻译】 再向东四百里,便到了旄山的尾端,...
【原文】 1.34 又东四百里,至于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无水,其下多蝮虫①。 【注释】 ①腹虫:蝮蛇。 【翻译】 再向东四百里,就到了非山的前端,山上有很多金和玉,没有水,山下有很多蝮蛇。
【原文】 1.35 又东五百里,曰阳夹之山①,无草木,多水。 【注释】 ①阳夹之山:阳夹山,在今广西境内。 【翻译】 再向东五百里有座山,名叫阳夹山,山上不长草木,有很多水。
【原文】 1.36 又东五百里,曰灌湘之山①,上多木,无草;多怪鸟,无兽。 【注释】 ①灌湘之山:灌湘山。一说在今广西境内;一说是云南景洪与琅勃拉邦山之间的山脉。 【翻译】 再向东五百里,有座灌湘山,山上多树木,不长草;山中有很多怪鸟,没有...
【原文】 1.37 又东五百里,曰鸡山①,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②。黑水出焉③,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鱄鱼④,其状如鲋而彘毛⑤,其音如豚⑥,见则天下大旱。 【注释】 ①鸡山:山名。一说是今广东韶关的桂山;一说在今广西境内。 ②丹雘(huò):红...
【原文】 1.38 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①,无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②。有鸟焉,其状如枭③,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④,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注释】 ①令丘之山:令丘山。一说在今老挝境内;一说在今广东或广西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