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西二百五十里,曰少阳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银。酸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汾水,其中多美赭。
【原文】 3.28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少阳之山①,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银。酸水出焉②,而东流注于汾水③,其中多美赭④。 【注释】 ①少阳之山:少阳山。一说即今山西关帝山。 ②酸水:水名,今山西的文峪河。 ③汾水:汾河。 ④赭(zhě):红土。...
【原文】 3.28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少阳之山①,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银。酸水出焉②,而东流注于汾水③,其中多美赭④。 【注释】 ①少阳之山:少阳山。一说即今山西关帝山。 ②酸水:水名,今山西的文峪河。 ③汾水:汾河。 ④赭(zhě):红土。...
【原文】 3.27 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①,其名曰管涔之山②。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注释】 ①汾:汾河。 ②管涔(cén)之山:管涔山,在今山西宁武县境内。 【翻译】 北次二经中的首座山,位于黄河...
【原文】 3.29 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①,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麋②,其鸟多白翟、白[有鸟(左右)]③。晋水出焉④,而东南流注于汾水⑤。其中多鮆鱼⑥,其状如儵而赤麟⑦,其音如叱⑧,食之不骄⑨。 【注释】 ①县雍之山:县雍山,今山西...
【原文】 3.30 又北二百里,曰狐岐之山①,无草木,多青碧②。胜水出焉③,而东北流注于汾水④,其中多苍玉⑤。 【注释】 ①狐岐之山:狐岐山,在今山西孝义市西南。、 ②青碧:青色的玉石。 ③胜水:水名,在今山西省境内。 ④汾水:汾河。 ⑤苍...
【原文】 3.31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白沙山①,广员三百里,尽沙也,无草木鸟兽。鲔水出于其上②,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注释】 ①白沙山:山名。一说在今山西境内;一说在今河北境内。 ②鲔(wěi)水:水名。 【翻译】 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有座山...
【原文】 3.32 又北四百里,曰尔是之山①,无草木,无水。 【注释】 ①尔是之山:尔是山。一说是今山西高阳县的老爷岭。 【翻译】 再向北四百里有座山,名叫尔是山,山中没有草木,也没有水。
【原文】 3.33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狂山①,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狂水出焉②,而西流注于浮水③,其中多美玉。 【注释】 ①狂山:山名,在今大兴安岭南端。 ②狂水:水名,今公吉尔河。 ③浮水:水名,今内蒙古境内的达里河。 【翻译】 再往...
【原文】 3.35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头之山①,其上多金玉,无草木。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印泽②。其中多[马孛(左右)]马③,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注释】 ①敦头之山:敦头山。一说在今内蒙古境内;一说在今山西省境内。 ②印泽:水名...
【原文】 3.34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诸余之山①,其上多铜玉,其下多松柏。诸余之水出焉②,而东流注于旄水③。 【注释】 ①诸余之山:诸余山。今都图伦群山。 ②诸余之水:诸余水。 ③旄(máo)水:水名,今克鲁伦河。 【翻译】 再往北三百八十...
【原文】 3.36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①,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②,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③,是食人。 【注释】 ①钩吾之山:钩吾山。一说在今山西省境内。 ②如:疑为衍文。 ③狍(páo)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