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
《名医别录》记载:“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性味归经:甘、淡,平。 【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宁,惊悸失眠。 【炮制方法】 取...
《名医别录》记载:“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性味归经:甘、淡,平。 【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宁,惊悸失眠。 【炮制方法】 取...
《本草纲目》记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利小便,治热淋。” 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
《本草纲目》记载:“辟瘟疫,治难产,下胞衣,通乳汁。和鲤鱼、蠡鱼、黄雌鸡煮食,并能利水消肿。” 性味归经:甘、酸,平。归心、小肠经。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炮制...
《本草纲目》记载:“主驴马汗入疮肿痛,阴干为末涂之,又主折伤损痛。” 性味归经:甘,凉。归脾、小肠经。 【功能主治】 利尿消肿。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暑热口渴,小便短赤。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切块或宽丝,干燥。 【用法用量】 用...
《本草纲目》记载:“导小肠热,止暑湿泻痢。” 性味归经: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用于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炮制方法】 车前子: 除去杂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