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庙之说
【原文】 《汉志》言数曰①:“太极元气②,函三为一③。极,中也;元,始也。行于十二辰,始动于子,参之于丑得三。又参之于寅得九。又参之于卯得二十七。历十二辰,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此阴阳合德,气钟于子,化生万物者也。”殊不知此...
【原文】 《汉志》言数曰①:“太极元气②,函三为一③。极,中也;元,始也。行于十二辰,始动于子,参之于丑得三。又参之于寅得九。又参之于卯得二十七。历十二辰,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此阴阳合德,气钟于子,化生万物者也。”殊不知此...
【原文】 吾闻《羯鼓录》序羯鼓之声①,云“透空碎远,极异众乐”。唐羯鼓曲,今唯有邠州一父老能之②,有《大合蝉》《滴滴泉》之曲。予在鄜延时,尚闻其声。泾原承受公事杨元孙因奏事回,有旨令召此人赴阙。元孙至邠,而其人已死,羯鼓遗音遂...
【原文】 边兵每得胜回,则连队抗声凯歌,乃古之遗音也。凯歌词甚多,皆市井鄙俚之语。予在鄜延时,制数十曲,令士卒歌之,今粗记得数篇。其一:“先取山西十二州,别分子将打衙头①。回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其二:“天威卷地过黄...
【原文】 唐之杖鼓①,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用杖。今之杖鼓,一头以手拊之,则唐之“汉震第二鼓”也,明帝、宋开府皆善此鼓②。其曲多独奏,如鼓笛曲是也。今时杖鼓,常时只是打拍,鲜有专门独奏之妙。古典悉皆散亡。顷年王师南征③,得《...
【原文】 柘枝旧曲①,遍数极多②,如《羯鼓录》所谓“浑脱解”之类,今无复此遍。寇莱公好柘枝舞③,会客必舞柘枝,每舞必尽日,时谓之“柘枝颠”。今凤翔有一老尼,犹是莱公时柘枝妓,云:“当时柘枝尚有数十遍。今日所舞柘枝,比当时十不得...
【原文】 外国之声,前世自别为四夷乐。自唐天宝十三载,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奏①。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 【注释】 ①法曲,胡部:法曲,乐曲种类的名称,晋朝之...
【原文】 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凡曲,止是一声清浊高下如萦缕耳①,字则有喉、唇、齿、舌等音不同。当使字字举本皆轻圆,悉融入声中,令转换处无磊磈,此谓“声中无字”,古人谓之“如贯珠”②,今谓之“善过度”是...
【原文】 《新五代史》书唐昭宗幸华州①,登齐云楼,西北顾望京师,作《菩萨蛮》辞三章,其卒章曰:“野烟生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②?”今此辞墨本犹在陕州一佛寺中③,纸札甚草草。予顷年过陕曾一见之,后人题跋多,盈巨...
【原文】 《霓裳羽衣曲》①,刘禹锡诗云②:“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又王建诗云③:“听风听水作《霓裳》。”白乐天诗注云④:“开元中,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造⑤。”郑嵎《津阳门诗》注云⑥:“叶法善尝引上入月宫⑦,闻仙乐...
【原文】 世称善歌者皆曰“郢人”,郢州至今有白雪楼。此乃因宋玉《问》曰①:“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次为《阳阿薤露》,又为《阳春白雪》,引商刻羽,杂以流徵②。”遂谓郢人善歌,殊不考其义。其曰“客有歌于郢中者”,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