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次二经济山之首,曰辉诸之山,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其鸟多鹖。
【原文】 5.17 中次二经济山之首①,曰辉诸之山②,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③,其鸟多鹖④。 【注释】 ①济山:山系名。一说指济水所出的山。 ②辉诸之山:辉诸山。一说在今河南境内。 ③闾(lǘ):兽名。一说即羭,指黑色的母羊。 ④鹖(hé):...
【原文】 5.17 中次二经济山之首①,曰辉诸之山②,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③,其鸟多鹖④。 【注释】 ①济山:山系名。一说指济水所出的山。 ②辉诸之山:辉诸山。一说在今河南境内。 ③闾(lǘ):兽名。一说即羭,指黑色的母羊。 ④鹖(hé):...
【原文】 5.18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②。即鱼之水出焉③,而西流注于伊水④。 【注释】 ①发视之山:发视山。一说在今河南登封市西。 ②砥砺:磨刀石。 ③即鱼之水:鱼水,古称“大狂水”。 ④伊水:伊河,在今河南...
【原文】 5.19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①,其上多金玉而无草木。 【注释】 ①豪山:山名。一说指狼嗥山,在今河南登封市西。 【翻译】 再往西三百里有座山,名叫豪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不长花草。
【原文】 5.21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①,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②,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③,见则其邑大水。 【注释】 ①阳山:山名,在今河南嵩县境内。 ②阳水:水名在今河南嵩县境内。 ③叱:大...
【原文】 5.20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①,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②,而北流注于伊水③。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④,见则其邑大旱。 【注释】 ①鲜山:山名,在今河南嵩县境内。 ②鲜水:水名,在今河南嵩县境内。 ③伊水:伊河。一说...
【原文】 5.22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①,其上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蠪蚳②,食之不眯。 【注释】 ①昆吾之山:昆吾山,在今河南西部。 ②蠪(lónɡ)蚳(chí):传说中的一种兽。 图一:蠪(lónɡ...
【原文】 5.23 又西百二十里,曰葌山①。葌水出焉②,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③。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叶④,名曰芒草⑤,可以毒鱼。 【注释】 ①葌(jiān)山:山名,在今河南栾川县。 ②葌水:水名。一说即今栾川县的栾川...
【原文】 5.24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独苏之山①,无草木而多水。 【注释】 ①独苏之山:独苏山。一说在今河南栾川县西北。 【翻译】 再往西一百五十里有座山,名叫独苏山。山中不长草木,有很多水。
【原文】 5.25 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②。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③。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注释】 ①蔓渠之山:蔓渠山,一说指今河南栾川县的闷顿岭。 ②竹箭:小竹。 ③洛:洛...
【原文】 5.26 凡济山经之首①,自辉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鸟身。祠用毛,用一吉玉②,投而不糈。 【注释】 ①经:该字疑为衍文。 ②吉玉:彩色的玉。 图一:人面鸟身神 图二: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