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出 副末开场
“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徙然”,是正统封建文人的观点,剧中不少封建说教,令人可厌。但认为“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已朦胧看到戏曲有悲、喜剧之分,而悲剧场子更难写。因此剧中不少悲剧场子确写得很动人。 周贻白曰:“‘利绾名牵竟不归’,以致‘饥荒岁...
“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徙然”,是正统封建文人的观点,剧中不少封建说教,令人可厌。但认为“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已朦胧看到戏曲有悲、喜剧之分,而悲剧场子更难写。因此剧中不少悲剧场子确写得很动人。 周贻白曰:“‘利绾名牵竟不归’,以致‘饥荒岁...
开头即写伯喈守孝道,不慕功名,作为发后“三辞”的思想根据。 通过“深惭”的内心活动,“娇羞”的外在表露:“怕难”的担心,“惟愿”的希望,刻划新妇复杂的精神境界。 蔡公追求的是“金章紫绶”,蔡婆希望的是“孙枝荣秀”,伯喈心想的是天伦乐事,这符...
高明从封建礼教观点出发,大夸牛小姐的贤德,为最后一夫二妇大团圆的结局做准备,实际是把她塑造成一个不会动情也不会笑的泥美人。 李卓吾曰:“此出太烦,可删。况且家政素严之家,安得如此丫头来,不象,不象。”又曰:“只这烦简不合宜,便不及《西厢》《...
【一剪梅】〔生上〕浪暖桃香欲化鱼,期逼春闱,诏赴春闱。郡中空有辟贤书,心恋亲闱,难舍亲闱。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蔡邕本欲甘守清贫,力行孝道。谁知朝廷黄榜招贤,郡中把我名字保申上司去了;一壁厢已有吏来辟召,自家力以亲老为辞。这吏人虽...
待行又止,欲言又罢。写出新媳妇怕公婆情景,但一定说只为爹娘泪涟,不为夫妻挂牵,就未免做作。 「江儿水」曲把蔡婆婆晚年的处境,慈母的衷肠,别后的悬望,刻划入微。 夫妻之间一叮咛,一盼望;一埋怨,一嘱托,两心想映,情意缠绵。 李卓吾曰:“公、婆...
牛太师俨然以卫道者的形象上场;牛小姐亦以孝女的姿态出现。 [末院子上]珠幌斜连云母帐,玉钩半卷水晶帘。轻烟袅袅归香阁,月影腾腾转画檐。小子不是别人,是牛太师府中一个院子。这几日老相公久留省中,未曾回府,府里几个使女每,镇日在后花园闲耍;今日...
数曲抒情写景,接近南词,但不应生、末、净、丑,一个腔调。 晚景如画,旅思如潮。 「满庭芳」[生、末、净、丑上。生]飞絮沾衣,残花随马,轻寒轻暖芳辰。江山风物,偏动别离人。回首高堂渐远,叹当时恩爱轻分。伤情处,数声杜宇,客泪满衣襟。 「前腔换...
这出过场戏写得妙趣横生,讽刺了科场的表面冠冕堂皇,实际是一场儿戏。 [末上]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自家不是别人,却是礼部一个祗候的便是。今岁乃大比之年,朝廷委命试官,已在贡院之内,各省中式举人,俱列...
在进士考试后本可直接杏园春宴,由于南浦送别后,赵五娘久未出场,在这里插入一场旦角的重头唱段,倾泻女主角艰苦处境,与蔡伯喈的在洛阳的春风得意,形成鲜明对照。从此开始,以后许多场次都交叉穿插进行,反映了封建社会一贫一富的两种家庭,一夫一妇的两个...
李卓吾曰:“烦冗可厌,如何比得《拜月》、《西厢》之烦简合宜也。”全剧中离开剧情,堆砌词藻,卖弄才学之处不少,本出表现得更突出。 以上豪华富贵、欢娱喜悦的抒写,意在揭出伯喈为功名所困之苦衷,以显其一片孝心。并从此由欢场过渡到下出的悲戏。 [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