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 今属江苏) 人,宋代词人。官至翰林学士。其词构思新颖,用语巧妙,不落俗套。
主要作品:《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怀》《高阳台》等。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3)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4)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5)欲:想,想要。
(6)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7)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盈盈:美好的样子。
(8)才始:方才。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朋友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方才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主题:
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乡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美好祝愿,抒发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赏析:
下阕直抒胸臆,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祝愿。最后两句一反送别词中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驻,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