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那丛翠绿
袁良才
①炳三奶奶静静地躺在陪伴她大半生的精雕细镂、漆皮斑驳的宁波床上,她的神情看上去极安详,全无一丝半毫对死亡的恐惧,似乎还有几许对未知世界的期待与兴奋。炳三奶奶执拗地拒绝了孙子爱国要送她去医院的恳求,炳三奶奶说,我该走了,早该走了,你爷爷在那边等我呢!
②奶奶,你别胡思乱想了。都说你是老寿星、老福星,熬过这阵儿就好了,还能活上十年。
③傻小子,又说浑话了。我早活够了,你爸爸妈妈都走在我前头了。要按迷信的说法,我占了你父母的寿呢。我是个老党员,当然不信这个,可心里就是不落忍。就让我在老宅里走吧,别再浪费国家的钱,这叫“寿终正寝”,是喜事哩。
④爱国不再坚持送奶奶去医院,与媳妇轮换着照料奶奶。他们心里知道,老人家的日子不多了。事实上,炳三奶奶近来行为就有些反常,这怕就是不祥之兆吧。爱国两口子一边悉心照顾奶奶,一边悄悄准备起后事。
⑤炳三奶奶虚弱得连稀粥都喝不了几口,一天,竟吵吵着想吃窝窝头。爱国不嫌烦,只当尽最后的孝心,让媳妇蒸了一锅久违了的窝窝头,奶奶使出吃奶的力气终于嚼下几口窝窝头,连连说,好吃,好吃,香,真香!
⑥隔了几天,炳三奶奶又嚷嚷着想吃野菜。爱国媳妇皱了皱眉,爱国连忙接腔,头点得像鸡啄米。好,好,我明天就亲自开车到郊外挖野菜,这个季节野菜挺多的,我平时大鱼大肉吃腻了,也正想换换口味哩!
⑦炳奶奶更不消停了,小屁孩儿似的缠着孙子,要他赶紧去集市买一盆菖蒲来,搁到窗台上,奶奶说她和爷爷都喜欢菖蒲,又绿又香,看不够,闻不够哩!爱国和媳妇有点儿措手不及,大眼瞪小眼时,只听奶奶有气无力、断断续续地念起了一首什么诗:石盆养寒翠,六月如三冬。勿云数寸碧,意若千丈松。劲节凌孤竹,虬根蟠老龙。傲霜滋正气,泣露泫春容……
⑧爱国听得一头雾水,奶奶轻轻地笑出声,神情是那样腼腆,这是你爷爷当年教我的,宋朝张九成的《菖蒲》诗。爱国遭电击似的浑身一震,他飞快地背过身去,抹了一下眼睛,咚咚咚地跑出去,随即传来汽车的引擎声。
⑨一盆叶丛翠绿的菖蒲搁在炳三奶奶卧房的窗台上,阳光的碎片在叶尖上调皮地追逐嬉戏。炳三奶奶静静地、久久地斜靠在床头,久久地、静静地盯视着那丛绿雾出神,眼里悄无声息地溢出泪来,一点一点,滴落到枕巾上,洇湿一片。你爷爷说:“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奶奶痴了傻了似的梦呓般的喃喃自语:“我俩在沦陷区开了一个南货店,上头每月给十块大洋经费,可你爷爷硬是逼着我省吃俭用,一块钱恨不能掰成八瓣花,很少能吃上一顿米饭,不是啃窝窝头,就是让我去挖野菜。爷爷说,我们是党的人,别以为给党做了事,就可以乱花党的钱。”
⑩周末,在革命历史博物馆当讲解员的重孙女继红回家看太奶奶,她接到爸爸的电话,特意给太奶奶捎回来一盆名贵的兰花,她一路激动地想象着太奶奶见到这盆兰花的高兴样子。不巧的是,太奶奶刚刚睡着了,连一丝儿鼾声都没有,太奶奶实在太老了,老得连打鼾的力气都没有了。继红不免一阵伤感,太奶奶可是最疼自己了。
⑪她小心翼翼地把窗台上的菖蒲移放到客厅里,对爸妈咕哝,这玩意儿也太老土了。换上名贵兰花盆景——“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太奶奶醒来一定会欢呼的!说不定病就好了。
⑫太奶奶醒了,但不是“欢呼”,而是“怒目而视”,脸色陡变,呼吸急促,要继红立刻撤下那盆兰花,把菖蒲重新摆上去。继红只得照办,委屈得眼泪直流。许久,太奶奶情绪终于平复下来,太奶奶气若游丝,继红是把耳朵紧贴在太奶奶嘴边才勉强听清的——
⑬太爷爷太奶奶是一对革命伴侣,在敌占区冒着生命危险从事情报工作,所经营的南货店就是秘密联络站。太爷爷确定的联络暗号是,窗台上摆一盆菖蒲表示平安无事,如果换成搁一盆兰花则代表危险,不可接头联络。爷爷说,“菖”谐音“昌”,寓意昌顺吉祥,“兰”谐音“难”,寓意有劫难、危险。在一个秘密联络日,上级特委的一个负责人突然匆匆来到南货店,说有一份重要军事情报要火速转交苏北“老家”的人。爷爷见这位负责人目光躲闪,神色异常,又发现店外有三三两两的形迹可疑的人来回逡巡,太爷爷叫过太奶奶,走后门,买点儿鱼肉好菜,晚上留首长吃饭。太爷爷没等太奶奶明白过来,就把她推出了后门。太爷爷眼见接头时间已到,猛地冲到窗台前推倒了那盆菖蒲……太爷爷在日寇的监狱里坚贞不屈,不久惨遭杀害。太奶奶被组织派往苏中抗日根据地。
⑭炳三奶奶把她和爱人的故事隐藏得太久太久,如今听来似乎不那么真实了。
⑮那天奶奶为啥会那么生气?爱国揣摩着告诉女儿继红,你太奶奶盼着你太爷爷来接她呢。你太爷爷看见了窗台上的菖蒲,就会放心大胆地进来,接你太奶奶走。要是兰花,你太爷爷凭职业的敏感,就会马上撤离的。继红听了,深深地点点头,说,一定是!
⑯后来,继红在单位,在那盆看似普通的菖蒲前,又多了一项讲解,她讲的是那样声情并茂。她仿佛看见太爷爷太奶奶在天上久别重逢,洒泪相拥。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20年12期,有删改)
9.选文围绕“莒蒲”组织材料,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 关于“菖蒲”的故事 |
抗日战争时 | (1)______。 |
炳三奶奶临终前 | (2)______。 |
炳三奶奶去世后 | 继红在那盆菖蒲前,讲解爷爷奶奶的故事。 |
10.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1)爱国遭电击似的浑身一震,他飞快地背过身去,抹了一下眼睛,咚咚咚地跑出去。(赏析加点词语)
(2)一盆叶丛翠绿的菖蒲搁在炳三奶奶卧房的窗台上,阳光的碎片在叶尖上调皮地追逐嬉戏。(从环境描写或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11.选文多处运用了插叙,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12.读完选文,也许你会联想到很多词语,如:赤诚、坚贞不渝、矢志不移、忠诚……你想到了哪个词语?结合选文内容,围绕该词语谈谈感受。
9. 爷爷奶奶用菖蒲作为联络信号,成功地化解了危机。(或爷爷推倒窗前的菖蒲化解危机,自己被捕遭杀害)
奶奶执拗地要买一盆菖蒲,甚至因为继红换了兰花而发怒。
10.(1)运用一系列动词,形象而准确地写出爱国被奶奶的话所震撼的情形,也表现了他听奶奶说起去世的爷爷时,对奶奶又担心又着急的情态。
(2)示例一:这处环境描写把菖蒲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菖蒲在阳光下生长的情态,⑵烘托出祥和的氛围,⑶衬托出奶奶心情的满足,⑷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奶奶的回忆。
示例二:本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将阳光拟人化,写出了阳光在叶片上跳动的动态美,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氛围,与奶奶的生命逐渐消逝形成对比,也为后文写奶奶的回忆做铺垫
11.示例一:内容:第⑨段插叙了爷爷对菖蒲的赞美以及太爷爷太奶奶在沦陷区开南货店省吃俭用、不乱花党的经费的内容,作用:交代了奶奶吵嚷着吃窝窝头和野菜的原因歌颂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生活上朴素节约(赤诚爱党、艰苦朴素、不求索取)的高贵品质。
示例二:内容:⑬段插叙了革命年代太爷爷用菖蒲作为平安的联络暗号,在危机时刻推倒窗台上的菖蒲后,自己被捕牺牲的内容,作用:交代了奶奶一定要在窗台摆上菖蒲的原因(因菖蒲被孙女换掉而生气的原因)。歌颂了太爷爷英勇无畏、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怕牺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