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

教材分析:

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了整体不仅表示一个,也可以由多个事物组成,而整体的一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是分数意义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借助直观活动展开充分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学生在以往数学学习中逐步积累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倾听、归纳概括等活动经验,将在本课学习中进一步得到提升。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学具:

课件、主题图图片、作业单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故事,引入新知:

生:同学们,今天的数学故事由我来宣讲。在语文当中啊,隐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就说成语吧,它里面就有许多的数学知识。瞧,《看成语猜数》!我说成语你猜数,你们可以做到吗?

生问:十拿九稳( 生答:十分之九  )

生问:一分为二( 生答:二分之一  )

生问:九牛一毛( 生答:九分之一  )

生问:七上八下( 生答:八分之七  )

生问:百里挑一( 生答:百分之一  )

生问:十全十美( 生答:十分之十  )

生问:百发百中( 生答:百发百中  )

二、激趣导课,步入课堂。

师:这些都是什么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跟什么有关?(分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都课题,你觉得哪个字很特别?(再)说明什么?(我们不是第一次学习分数)这节课通过学习,你将还会有哪些不同的收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分数的再认识》。

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从整体到部分。
1.认识“1”。
讲台上站了几位老师?用哪个数表示?(1)想想我们周围,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也能用1来表示?(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相机引导学生逐渐说出一个单个的物体,多个的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一个计量单位等等)

从同学们刚才对于“1”所表达的数量的变化上可以看出,你们越来越有五年级孩子应该具备的认知啦!“1”既可以表示一个单个的物体,也可以表示由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还可以表示一个计量单位等,真是一个神奇的“1”啊。(板书:1)

图片
      ○师:这是几个圆?用几表示?(1)

○○○○师:这是几个圆?用几表示?(4)为什么?(因为它有4个“1”)

○○○○师:这是几个圆?用几表示?(4)

师:你确定吗?如果说这是1(2个○),○○○○这是几?(2)

师:为什么? (因为有两个这样的1)

师:如果说这是1(8个○),这4个○用哪个数来表示?()

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自由发言……)

2.对比质疑、探索发现。

师:对比这三个情境,你有什么发现?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

(生:每一个情境中第一行○的数量都是一样多的,表示的结果却不相同,第一个用4表示、第二个用2表示,第三个用来表示)

师:为什么三个情境中,第一行数量都是一样多的,表示的结果却不相同?(生:因为每个情境中“1”不同)

师:这里把1个圆看作一个整体,把2个圆看作一个整体,把8个圆看作一个整体,这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整体1。(板书:整体)

3. “1”、整数、分数的联系。

师:1个○可以看作一个整体,2个○可以看作一个整体,8个○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还有什么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单个、多个、多组)

我能不能把一块月饼看作整体1?我能不能把4个苹果看作整体1?我能不能把4组圆看作整体1?

      仔细观察,把一块月饼看作整体1,平均分成了(   )份,这幅图用什么表示?(老师手拿图、提问、黑板贴图)(多叫几位学生口述,老师板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其中的——可以用分数表示。)

图片
      仔细观察,把4个苹果看作整体1,平均分成了(   )份,这幅图用什么表示?(老师手拿图、提问、黑板贴图,学生口述,对于描述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根据板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____份,其中的____可以用分数表示”来回答)

图片
(老师手拿图、提问、黑板贴图,学生口述)

师:对比三幅情景图你有什么发现?(相同之处:都用表示;都是把总数平均分成4份。不同之处:整体不同,表示的部分量也不同)

师生小结:看来用分数表示一部分数的时候,和它整体1具体是什么有多少有没有关联?(没有关联)和什么有关联?(平均分成的份数有关联。)

一起总结,补充板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3/4还可以表示什么?(学生口述,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整体1的三种情况单个、多个、多组的选择)

(二)从部分到整体。

知道了整体1,其中的一部分量可以用分数表示。如果知道了用分数表示的一部分量,你能找到它的整体1吗?

1. 画一画:一个图形的1/4是□□, 画出这个图形。

学生动手画,投影欣赏优秀作品,对比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图形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样式不同,总数相同,都是8个)为什么?(学生回答自己的想法)

2. 玩一玩:

(1)数一数自己笔袋中无论材质和大小一共有几支笔?

(2)藏起来一部分使你的笔总数为偶数支。

(3)拿出所有笔的1/2。

(4)老师随机采访:你有几支笔?(多叫几位学生:3、5、7、4、2……)

(5)质疑:为什么都是拿出所有笔的1/2结果却不相同?(学生甲:因为笔的总数不同;学生乙:整体1不同。)

(6)你能根据同学手里的笔猜出他一共有几支笔吗?(学生问学生答:我所有笔的1/2是3支,我一共有几支笔?)

3. 猜一猜:大家也来猜猜老师有几支笔。

图片
(1)学生猜数。

(2)汇报交流。

(3)实践验证。

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师:在现实生活中,你真真切切见到过分数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生活中,分数应用很多,虽然我们生活的范围较小,关注的视野还不够开阔,但是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报刊了解更丰富的世界,发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分数无处不在。

1. 观看视频,想想和今天的学习有关联吗?

2. 再看视频,你能找出视频中的分数吗?(学生口述分数,老师板书)

师:从视频中我们找到了分数,感受到了关爱和分享,在咱们国家常常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奇思和妙想来到灾区……

3.为帮助灾区人民,奇思捐献了零花钱的1/5,妙想捐献了零花钱的3/5,妙想捐的钱一定比奇思多吗?请说明理由。(学生分析)

五、深化总结,谈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老师:让我们回到课前故事中,从数学的角度来判断谜底是否合适?比如:九牛一毛谜底九分之一;比如:七上八下谜底八分之七。

(学生质疑、思辨、分析、得到结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八斗文轩 »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