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我再读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给我感受颇深。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关于书中的内容,我想谈谈我的想法。
一、简介:
苏联现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
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
二、阅读并思考
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个教师,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的前沿,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因此多读书就是一个很好的提升自己的途径。
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苏赫姆林斯基说:学生只有不把全部时间用于学习,而留出许多自由活动时间,才能学习得更好。因为学生需要活动的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双减政策下,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多了。所以,每天应该给学生安排自由活动的时间,并且应安排学生重大兴趣特点的吸引人的活动,以便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其知识和能力。阅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不管是对幼童、青少年还是成人。
因此,我们学校也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用企业微信推广“每日读书半小时行动”学生每日打卡,用新媒体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引向深入,从而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字、词,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利用好晨读和早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布置不同阅读任务,引导、帮助他们完成任务;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每天课前5分钟轮流展示自己的朗读作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还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教室设置读书角,存放各种儿童读物,供学生课下阅读,从而拓展知识面;周末让学生完成好书推荐手抄报;把自己的课外书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们交换着阅读等。
总之,这本书告诉我,做好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是一件有方法可行的事情。教师的教育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而读书就是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有效途径。今后,愿我们一起读更多好书,一起走更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