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盲人女孩吴幽的《诗刊》读后感

2021年5月《诗刊》读后感

文丨吴幽

翻开五月的《诗刊》,跃入眼帘的几个字,就是“历史”与“回忆”。古人说,诗言志,诗缘情,但我想,不止如此,除表情达意之外,诗还可以纪事。

“视点”栏目选刊了诗人林莉的组诗《春天里》和创作谈《走进田野》,她带领我们在林间漫步,细听不同年代鸟儿的啁啾;休憩山谷,静听粗粝的风声;走向田野,窥探生命的奥秘;穿越时空,感受以往的青葱岁月。或许回忆就是如此,纷乱琐碎却又温情脉脉。

王二冬的《飞驰吧,青春中国》用质朴的文字记录了中国快递人百年的奋斗征程,也记录了百年前那些风华正茂的青年舍生忘死奋不顾身的奋斗征程。如今,快递已遍及中国各地,便捷的物流让温暖到达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中国共产党人和快递人一样,永远飞驰,永远奔跑,永远在路上,带领伟大的中国人民开始新的征程。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赋予了山水见证历史的使命。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孔子在《论语》中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田湘的《群山,或我们的精神背影》一诗,不仅赋予了群山历史使命,更让它富有精神使命。它巍峨耸立,高大坚韧,它是祖国的屏障,它孕育生命的起落,它托举起我们,让我们窥见广阔的天地,它更是万物的来处,伟大的中华儿女在群山中应运而生。山的子民,如群山一般,勤劳质朴,又巍峨坚韧。

诗人郁葱的《那些年,那些人》,记录的不仅是历史,也是现在,更是未来。那一代人让年华染上血色,奉献自己为旧国家换来一线生机。那一代人互相偎依,用血肉筑起生命的长城。那一代人,奋不顾身,让容颜印刻成碑文。无论是英雄还是尘土,他们都将成为这青山和江河的质地。

诗人张晓晓的《歌谣》和诗人蒲苇的《冰花》,用温暖的笔触记录了中国人民脱贫攻坚奔向小康的过程。一首歌谣,见证了家乡几十年的变迁;一句感谢,说不尽人民群众的满腹感激。这是“天翻地覆慨而慷”,是“敢教日月换新天”。有什么比看到人民过得越来越好更让人欣慰,有什么比听到人民发自内心的感谢更加激动?没有,是的,再也没有了。

马建荣的《立冬辞》虽然短小,却自有一种精巧的美。仿佛清晨草叶上的露珠,又仿佛傍晚被镀上金边的夕阳,转瞬即逝却余味无穷,带来许多瑰丽的想象。

本期的“每月诗星”是诗人李松山,《罐子里的石头》文字平淡简洁,但不让人感到乏味。读他的诗,仿佛老友重聚,亲切自然,惬意美好。质朴的文字背后,透露出的是他对生活中细枝末节的细心感受,也体现出了他强大的文字掌控力,诗歌角度多、内容广,却不显得杂乱,在他的娓娓叙述中,我们得以静下来,感受生活的美好,生命的美好。

翻开下半月的《诗刊》,首先看到的是“发现”栏目中诗人乔亦涓的《新生》,作为女诗人,她书写的并非爱情,而是一种对生命的思考,对世界的观察。读这组诗,总让我想起“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或许这就是古今诗人特有的默契,总会在某个时刻产生心与心的共鸣。

李永才的《散花楼》,在炎热的夏季给人带来一丝秋的清凉。美人蕉、杨柳树、茶铺子,多年之后都成了亲人,熟悉而亲切。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个小城,都有这样一些事物,偶尔想起,就温暖了岁月吧。

段若兮的组诗《阳台》,把简单的夜景描写得奇幻瑰丽。风、鸟群、太阳、星光……这些最普通最寻常的事物,在诗人的笔下光芒万丈。但“我”,却永远只是那样普通的一个“我”,相形之下,不免更生出几分孤独和凄凉。

如此,我们就简略地读完了五月的《诗刊》。寥寥几笔,自然写不尽以上诗歌的妙处,对于这些诗歌,或许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体悟。

掩卷长思,不由得感叹诗歌的魅力。这样富有生命力的文字,岂是我可以读完读尽的。我想,宋代诗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的一句话或许最能概括我此刻的心情:“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原创文章,作者:believ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lihw.cn/623.html

(0)
believe的头像believe
上一篇 2021年 5月 13日
下一篇 2021年 5月 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