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风声》读后感:读童话,要趁早

一 全书概况

我读的这本《柳林风声》是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名著名译名绘启蒙版,作者是英国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插图师是澳大利亚画家罗伯特·英潘,译者杨静远。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呢?这本书挺特别,主要角色是住在河边的几只动物,鼹鼠、河鼠、水獭、獾先生、蟾蜍等。虽然是动物,但作者写他们的时候是当作“人”来写的,所以这本书像是动物寓言故事,当然也是童话故事。另外这本书还被誉为英国散文体作品的典范,嗯,很多经典作品就是有这样的复杂性,再想到这本书是1908年出版的,那时候中国还是清朝呢!好了,不能再联想漫游了,继续回来介绍这本书的内容。

这本书并没有像《西游记》那样一以贯之的故事主线,章节与章节之间连贯性不强,零零散散,所以确实是散文体。大体内容就是动物主角们的生活,以及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因为作者把他们当作人来写,所以刻画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二 角色特点与主要事件

(一)鼹鼠

图片

鼹鼠,怎么说了?好像没什么明显的特点。他是最先出场的角色,一个人住在地下,随着季节变化做相应的劳动。不知道是因为无聊还是由于生活过于单调,有一天他把刷子一摔冲到河边,交了一个朋友河鼠,从那儿开始就跟着河鼠一起生活了。鼹鼠让我想到了以前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动,一辈子几乎没怎么离开过自己出生和生活的地方,随着季节变化日升月落经历生老病死喜怒哀乐。

(二)河鼠

图片

河鼠住在河边,有一艘蓝色的小船,常常把河边和周围发生的新闻讲给鼹鼠听,通过那些介绍,我们读者也会知道动物们的挺多事情。河鼠划船载着鼹鼠去岸边野餐,遇到了想图个清静而不得的水獭,以及谨小慎微不愿与人交往的老獾。

(三)蟾蜍

图片

鼹鼠很想拜访拜访蟾蜍先生,因为他听过太多关于蟾蜍的新闻了,真是如雷贯耳。

蟾蜍啊蟾蜍,我觉得蟾蜍是这部书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大部分精彩紧张的故事都发生在蟾蜍身上或者与他有关。

蟾蜍是本地的有钱人,富二代,住在赫赫有名的“蟾宫”,“一幢美丽、庄严、古色古香的红砖老宅”,估计是英国乡间的大地主或大资本家或没落贵族家庭。蟾蜍有什么性格特点呢?书中用了多种笔法来塑造。没出场之前的侧面描写,未见其面,先通过别人的口说蟾蜍“不管迷上什么,结果总是一样,没过多久就腻烦了,又迷上了新玩意儿”,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做派,像明朝的张岱、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老舍《正红旗下》里的富有旗人定禄等等,我举这些例子,不是说中国怎么这么多公子哥,而是想用中国的一些人们简单类比一下,说明这种类型的角色和真人是古今中外都有的。

蟾蜍有新赛艇,又有了新马车,一辆吉卜赛篷车。非要带着鼹鼠和河鼠去兜风。蟾蜍说话不怎么顾及对方的感受:“瞧吧,这辆小马车代表的生活,才是你们要过的真正的生活。”蟾蜍凭什么就断定弄辆小马车就是人家要过的生活?凭什么安排别人的生活?想来应该是当主人当惯了,把其他人都看作他的仆人了,颐指气使,以为谁都要听他的吩咐和安排。

鼹鼠对蟾蜍的邀请急不可耐,穷苦人家的孩子见识不多,忍不住好奇想体验体验,就跟着去了。河鼠本不想去了,可又不能撇了鼹鼠不管就一起去了。路上蟾蜍看到有人开着一辆富丽堂皇的汽车飞驰而过,他又想要汽车了,马车也摔烂了。

(四)老獾

图片

老獾住在野林里,很少主动与人交往,其实很善良,助人为乐,像一位深居简出的老绅士,严肃严谨,人狠话不多。初夏时,老獾带着鼹鼠和河鼠到蟾宫要管教管教蟾蜍,一顿训斥,以为蟾蜍能听进去,没想到全成了耳旁风,蟾蜍根本就不理那一套,后面采取强制手段把蟾蜍所在楼上卧室不让他出门。可是蟾蜍狡猾极了,装病骗了河鼠从窗户溜走了。接着蟾蜍在路上偷汽车、疯狂驾驶、冒犯警察,被抓住后判处二十年监禁。蟾蜍这一系列行为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的一部根据《万物有灵且美》改编的英剧《万物伟大又渺小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里面的Tristan。

继续说(三)蟾蜍

蟾蜍自作自受,无法无天的行为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是社会的进步啊。看看历史就知道,仅仅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一个多么难以实现的社会愿望啊。古今中外坏人恶人作恶多端逍遥法外的事情数不胜数,所以才有那么多寄托了劳苦大众美好愿望的清官梦、侠客梦、超级英雄梦。

蟾蜍是不会老老实实接受惩罚的。又是装可怜,又是花费大价钱,在狱卒女儿和洗衣妇的帮助下竟然越狱成功了。越狱之后一路逃窜,坐火车,坐小船,抢马匹,抢汽车……历经艰辛,终于被河鼠从河里救了上来,回到了故乡。

蟾蜍惊魂稍定之后,开始向朋友们夸夸其谈他的全部冒险经历了。河鼠告诉他蟾宫已经被白鼬、雪貂、黄鼠狼霸占了。蟾蜍怒气冲冲头脑一热要去夺回蟾宫,两次尝试都失败了。后来老獾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老獾、河鼠、鼹鼠、蟾蜍四位朋友冒险合作通过地道攻入宴会大厅,杀败了敌人,夺回了蟾宫。

后来,蟾蜍变了,“我一定要重新做人。唉,老天爷,做人真难哪!”书里说“蟾蜍真的变了!”蟾蜍感谢了越狱过程中所有帮助过他的人。故事结尾部分很有老人气,在长长的夏日黄昏,四位朋友有时一起到野林散步,和睦相处,过上了悠闲的晚年生活。他们的事迹还成了传说,妈妈们讲给孩子们听。这挺像我们中国“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据说这只蛤蟆(也就是蟾蜍)在英国的知名度与一只猴子(你肯定知道是谁)在中国的知名度差不多。

三 想过怎样的生活

读完整本书,我的感受除了对角色留下印象之外,是觉得里面讲的是“过怎样的生活”这个问题。

(一)单调贫穷与恋家

鼹鼠想从单调贫穷的生活里稍微脱离开一些,离开了自己的家,到河鼠那里住了很久,后来路过自己的家乡,熟悉的气味勾起了他的相思,鼹鼠又回到了自己的家,过自己熟悉的稳定的生活。

(二)狂热的冲动,一场说走就走的“召唤”

河鼠大多数时候是独立的(不愿攀附蟾蜍的福贵)、善良的(跟鼹鼠一起夜探柳林找回了水獭宝宝胖胖)、勇敢的(参加夺回蟾宫的作战),可有时也不免“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冲动地想要浪迹天涯。有次河鼠遇到一位“天涯旅人”,一只航海老鼠。航海老鼠向河鼠讲述了浪漫潇洒斑斓多姿的海上生活,河鼠激动地好像被施了魔法,要听从“召唤”,马上就要收拾东西,就要出发,就要离开,离开自己“怪狭隘的,怪局限的”生活。幸亏鼹鼠到了门口,硬生生拦住了他。

多像流行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啊!英国作家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正是这种故事类型(真巧,今天想到的外国文艺作品大多是英国的)漂亮话轻松话谁不会说,吃喝玩乐谁不喜欢,得看自己有没有那个经济条件啊。

“那阵狂热病,使河鼠受到打击,情绪低落。一时间,他似乎对日常生活中那些琐事没了兴趣,对季节变换必然带来的变化和活动,也无心去做安排了。”后来在朋友的陪伴和帮助下,才慢慢恢复到日常生活。

有好友相伴,生活还是过得下去的。

(三)深居简出,不想动窝

獾先生深居简出,不想与过多的人来往,有几位熟悉的朋友,保持有限度的交往,在自己的天地(暖窝)里生活,也挺好的。宅就宅吧,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四)吃喝玩乐,享乐生活

蟾蜍继承了父亲的钱财,有蟾宫,有其他各种资产,所以可以尽情地吃喝玩乐,想买赛艇就买赛艇,想买汽车就买汽车。大牛随便吹,美梦尽情做,大部分靠钱能实现的梦想,他都可以花钱解决,蟾蜍过着“随心所欲”“逍遥自在”的享乐生活。说实话,这样的生活,谁能不羡慕呢!只是世上还是穷人多,苦人多。蟾蜍最后连越狱这么严重的罪过都没有得到惩罚,被作者的“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情节和温暖文笔轻轻掩过,我们能说什么呢?

四 读童话,要趁早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有些看不进去这种童话了,觉得这些童话有些“虚假”,可能是英国人曾经的生活,但远离我的生活。现实生活更艰难,更痛苦,但也更有一种滋味。而儿童们还是在被监护的生活中,不用过早过多地面对紧迫的艰难生活。我觉得读童话,确实要趁早。

网站地址:http://nalihw.cn
本文地址:http://nalihw.cn/600.html
(0)
上一篇 2021年5月4日
下一篇 2021年5月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