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让教育更加“生态化”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石门县雁池乡中心学校  覃云超

著名教育专家徐国静认为:“如果把《窗前的小豆豆》作为一面镜子,就会发现我们今天家庭和学校教育遇到所有困惑和痛苦的根源,也会发现我们成人自身的问题。”

黑柳彻子在书中指出,“教育从来都不是只注重知识的习得,更注重的是学生人格的培养和美好天性的激发,让他们在生活中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并且健康快乐的生活。”

我所教授的科目是语文。好多次,当我的学生回答完问题,我做出针对性点评后,就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探讨。而其他同学都会急切地等我公布标准答案,但都被我拒绝了。他们不解,问为什么不把标准答案放出来给他们抄写。我说,你们太依赖于标准答案了,也被标准答案所局限了。按照老师的解题思路自己去组织语言,最终获得的就是属于自己的“标准答案”。我们语文学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自我思想恰当的表述方式。

在学习写景类的文章时,我总会让孩子们闭上眼睛,自己在脑海中想象一下,作者笔下所描绘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画面。我觉得,如果孩子们能在脑海中想象出来那幅画面,基本上他就掌握了作者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或者说能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了。我以为,好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对于语文的学习真是太重要了!

我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外地奋斗,也许是我与生俱来出于对自由的向往,对人性、人格的尊重,自尊心强的原因,任教之后,我本着自由平等、一视同仁地对待自己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在一起,我也从不把自己当作一个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更愿意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更愿意让学生亲近我,把我当成他们的朋友。所以,从第一堂课开始,我坚持先向学生鞠躬问好,就是为了向他们打破那种老师高高在上的印象,老师也可以走下圣坛,成为朋友。

周国平先生说的好:“没有浪漫气息的悲剧是我们最本质的悲剧,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而作为学校的教育者,我们也应该维护孩子最高也是最后的尊严——在同伴面前的尊严、学习的尊严和做人的尊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先问自己——假如我是学生,我会喜欢老师这样做吗?我会希望老师这么做吗?如此一来,该不该做,能不能做,答案就很清晰了。

在班主任工作培训会上,拥有近四十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老教师跟我们说,面对班级里“特殊”的学生,任谁都不会有好情绪,但为什么唯独班主任可以克服这种情绪继续做好这些孩子的教育工作呢?我们纷纷表示不解。老教师无比温情地说,因为班主任只要在心里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他就永远不会停止关爱关注这些学生的脚步。这个问题就是——如果这是我自己的孩子,我会放弃他吗?听罢这个答案,我们先是笑了,紧接着又鼻子一酸。是啊,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才会真正去爱孩子,才会认真去思考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都需要漫长的过程和时间,更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很多时候都会拨苗助长,试图借助外力对孩子加以改造,使孩子们变成我们所期望的那个样子,把孩子塑造成一个从模具中成长出来的“标准件”。有时候孩子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我们还会对孩子或进行心理施压、精神施压,或进行欲望引诱,以达到我们的目的。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实行了“物理化摧残”和“化学化变质”。而这个过程就是不符合孩子的生长规律的,也就是说这样是“不生态”的。由此看来,我们距离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所传达出来的生态式教育还有一段距离。

只有当我们教育者承认并且意识到教育的复杂,人性的复杂,社会发展的复杂,看到教育的非连续性本质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敬畏教育,尊重教育,守住一份“育人为本,为国育才”的初心,怀揣一份温暖美好的人性,走向或平坦或坎坷的前方和远方。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八斗文轩 » 让教育更加“生态化”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